影视后期培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小舍得在贩卖焦虑我采访了3位妈妈得到
TUhjnbcbe - 2021/7/15 20:42:00

我终于把《小舍得》追完了...

这部被吐槽“教育焦虑制造机”的爆款社会剧,让所有家长(包括我)都躁了起来!

里面讲到的孩子教育问题、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母女的关系等等不都是咱们做家长正在面临的问题吗?!

Cr:weibo-话题榜

虽然《小舍得》已经结束,但中国式育儿焦虑还没结束。今天,我也邀请了3位好朋友组成了临时,针对《小舍得》里引发热议的话题,跟大家聊聊咱们的育儿观。

妈妈

观察团

1号妈妈-蓉蓉

服装设计师

丈夫是法国人,育有2个儿子(年龄:5岁和2岁,都在上学前班)

特点:佛系养娃,相比知识类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情绪、兴趣发展

2号妈妈-Sonia

全职妈妈

3个女儿(老大11岁上初中,老二9岁,老三7岁,都在上小学)

特点:教子有方,把压力化作动力,紧抓孩子多项全面的发展

3号妈妈-果酱

中文老师时尚博主

微博

jam_heyjam

有一个7岁的女儿(和小精灵年龄最相仿的小朋友)

特点:事业、家庭两手抓,努力工作为孩子做出榜样

4号妈妈-优里娜

美妆时尚博主

女儿小精灵(一个兴趣爱好全面又广泛的7岁换牙中女娃娃)

特点:比起孩子拿高分,更看重她的全面发展(兴趣、审美、身体素质)

Part1

教育内卷

“内卷”这个词大家应该不陌生吧?现在刷手机,“内卷”这个热词仿佛无处不在,但网络上大家对它的定义似乎众说纷纭,越来越模糊,那到底什么叫做“内卷”呢?

Cr:百度百科-内卷

其实“内卷”这个词早期的出处是描写名校大学生校内竞争的现状。

Cr:《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

-三联生活周刊

清华大学边骑车边看电脑的同学,凭借优异的时间管理能力,被称为“清华卷王”。

Cr:weibo-清华大学清新视界

当更好的绩点、更高的学历成为日后人才选拔的机制时,年轻学子们,早早地为着未来打算,所以每一个计划都要快人一步,争夺有限的保研资格,刷过高分托福雅思,往更高更优秀的方向前进,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大家都精疲力尽,但同时又不敢停下来休息。

这样的“内卷化教育”在《小舍得》里,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尽管剧中设定的孩子们还只是小升初,但“内卷化”不亚于高校竞争。一家孩子上补习班,逼得别的家长把孩子也送去补习班...

#培训机构是在生产焦虑吗#

······剧情提要······

南俪和夏君山担心孩子的学习,带2个孩子去教育机构咨询。一上来就是给孩子摸底考试,然后是机构人员的对于孩子能力的一通分析以及推销课程过程中夹杂的一系列焦虑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你们再犹豫呢,以后孩子想学也来不及了”。

CR:weibo-芒果娱乐

有人说,课外培训的“鸡娃教育”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别的孩子都去补习,咱们孩子不补习跟不上!

Q1

通过课外培训获得超前的能力,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培训热”?你是如何看待教育竞争下的“内卷”?

1号妈妈

蓉蓉

首先,我觉得这样的内卷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当整个社会都在超前竞争的时候,只要去了培训班,就相当于接受了被提前教育,这不是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培训班可以改变的,需要整个教育系统改变和教育体制改革才可以让大家不那么内卷!

那像很多亚洲国家的“内卷”可能会比较严重一些,但我在法国见到的大多数父母就非常的轻松,他们不太会用成绩的好坏、学历的高低,或是社会地位的成功来评价一个孩子。更多的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发展不同的个性。就算是辅导班,也多是偏向艺术类和体育类,他们更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或是舞蹈音乐类的,很少有国内这类应试教育的知识类辅导班。

2号妈妈

Sonia

任何一种潮流风气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们都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就像现在的“培训热”,都是望子*的家长们期盼出来的。望子*不是坏事,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对社会对自己都是有利的。

对于教育竞争下的“内卷”,我觉得不能以偏概全。知识是无穷尽的,它不像生产力有过剩,不像艺术缺失了创意就乏味。知识是从小有意识的培养才会有更大的渴望。真正的学霸天才其实只占少数,大部分普通人怎么办?如果不努力就会更加跟不上步伐。

学得超前了有可能会影响创作,但是超前了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知道自己有更多的未知,才能促进老师的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你不进步就是退步了。

3号妈妈

果酱

我觉得补习班的种类很多,有的是培养兴趣,有的是帮助应试,有的是教授技巧。我不排斥送孩子去上辅导班,但是我送孩子上辅导班的前提比较明确:1、孩子是否有兴趣。2、这个辅导班是否适合我的孩子。

我作为一个老师,深知孩子自身的性格好坏和学习能力都非常重要,如果这个兴趣班十分火,十个孩子有九个参加,但是它的教学风格和理念,不适合我家小朋友,那即使是免费我也不会去的,不会让孩子浪费时间在她不喜欢的事情上,也不想交钱“买焦虑”。

4号妈妈

优里娜

“培训热”现象其实我也能理解,我有很多朋友的小孩都在国内读书,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你不报名,别的孩子也会去报名,等到你发现孩子的成绩跟不上大家的时候,你还是得补习,大家都在卷”。但我希望她拥有真正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只是动脑去拿高分,学习能力可以是学习艺术、音乐、舞蹈等等,如果她对知识类也感兴趣,那当然也很好。培训班我们也会报,但不会都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为。像小精灵目前报的培训班一共有3个,一个是数学、一个是kpop舞蹈,还有一个是游泳。

唯一一个知识类别的培训班,是因为琳琳的数学不太好,那也的确升了年级之后,课业压力也开始加重,我会比较担心她会不会因此失去学数学的兴趣。不过,我和布莱恩在找补习班的时候,也会注意,比如我们不喜欢一上来就给孩子排名分班或者给孩子一大堆试卷的那种培训班,我们更多会找一些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她慢慢产生兴趣的班。Kpop舞蹈班这是她自己要求的,因为小精灵在舞蹈这方面一直都很感兴趣,所以这方面我会尊重她的爱好和意愿;游泳班是因为她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所以希望通过学习游泳帮她提高身体素质。

Part2

教育焦虑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带着父母的期许,但有些期许对于孩子来说是沉重的,学业也不再只是孩子个人的事情,一个家庭的陪读、指导都成了一种习以为常。孩子们陷入无穷无尽的“内卷”的同时,家长们也在同样一块铁板上煎熬着...

每晚最奔溃的就是帮小精灵批改作业T.T

#欢欢哭吐了#

······剧情提要······

辅导孩子的作业,把一向温柔的女儿奴老爸夏君山,逼成了一个暴脾气“炸弹”。因为孩子欢欢不好好做作业,做错很多数学题,夏君山愤怒值+,更是把欢欢给骂吐了。

CR:weibo-前线娱乐

Q2

在平常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对于这种打骂教育,有什么样的看法?

1号妈妈

蓉蓉

关于这一点,我可能不太有发言权,因为首先法国学校是没有作业的,而且因为我们家两个孩子都还没满6岁,在法式教育里,对6岁以前的孩子不太会注重他们的知识类培养教育,所谓的知识类教育比如一加一等于几?或者说英文里的ABC什么的。

知识类教育在法式教育里面一般都是放在后期的,因为他们觉得每一个孩子最终都会赶上这些知识类的,比如说二加三等于几,孩子可能五岁认不到,但是你七岁肯定会认,所以他们不着急。在法国的教育中,六岁之前的孩子,只需要培养他们的情商、社交能力、沟通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大多是比较偏情感和人格塑造类的这种。

像我丈夫平常就比较注重跟孩子的沟通和交谈,比如他们每天在学校做的事情,和对事情的看法等等。因为法国教育就觉得六岁之前的孩子就是人格定型的一个最佳阶段,六岁以后这些事是追不上的,也没有办法再培养的,然而数理化的那些能力,六岁以后才是真正的可以去教育的一个阶段,不着急。

2号妈妈

Sonia

平时的教育我属于就事论事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质,他们的接受程度不同,接受批评的能力也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在这么多的不同中,形成了不同的孩子。我一般都是根据不同的年级来辅导,你是几年级就应该有几年级的能力,学校的作业必须完成,如果不会就问,我一般会给她们讲解,如果还是不会我就会让她们写在笔记本上回学校问老师,我也会说是不是有不同的解法,老师的解法有可能会更高明,让她们问完回来再教我。

对于家长的打骂教育,我觉得适当的管教是应该的。前提是父母要有同理心,要做一个公正公平的管教,要遵从管教出于爱,而不是愤怒,需要警告-惩罚-和好的过程。

3号妈妈

果酱

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我主要以引导为主,我希望她能在鼓励中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对自己好的事情,这样,学习就不会是障碍。当然她也有很任性的时候,我也会生气,但是我不会逼她,如果她做不好功课,老师会找她,在学校里,孩子爱面子的几率是家里的一百倍(在家里是不要脸哈哈),所以她们绝对不会做让老师生气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好好做功课,但关键还是引导。

对于打骂教育,我觉得我可以理解,因为我见过好多学生,让我也按耐不住生气,更别说自己的孩子了,我觉得这些家长是值得被理解的,但是要有个度,要适当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问题,我经常把现在的孩子跟自己小时候做对比,其实我们小时候未尝不曾做过一些自作聪明的“傻事”呢。

4号妈妈

优里娜

我也是比较推崇以鼓励教育为主,因为我小时候数学也不太好,我妈妈就亲自辅导,然后偶尔急躁的时候,可能也会有一些打骂,觉得为什么教了那么久你还是学不会...但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可能达到的效果适得其反,成绩没上去反而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

其实小精灵是那种会自带一些“内卷情绪”的小孩。记得有一次,她和朋友家的孩子一起学游泳,但她游得没有人家快,虽然我和布莱恩一直鼓励她,说没关系啊什么的,但是她还是很不开心,所以我们也开始更加注重她的情绪教育,这也同样适用于辅导学习的过程,不要和孩子硬碰硬,抱着同情心带着孩子走出不好的情绪,鼓励她开口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这不单单是帮助她学会控制情绪,同样也是在帮助我们父母做好情绪管理,双方都足够冷静才能真正找到解决的办法。

Part3

精神压力

当社会内卷和教育焦虑的“混合双打”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承受的精神压力或许正以几何倍数的方式在“生长”,看得见的卷面分数很好,那看不见的心理分数呢?

#子悠说妈妈爱的不是我

是考满分的我#

······剧情提要······

在“鸡妈”田雨岚的强压教育下,子悠渐渐变得不再快乐,在一次学校活动中,子悠大众哭着控诉田雨岚“我妈妈爱的不是我,是考满分的我”,“从来不管我开不开心愿不愿意”。

CR:weibo-冲浪少女王翠花

Q3

面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和揠苗助长似乎都不是一种合适的教育理念,你是怎么把握这个度的?又是如何去平衡孩子的学习和ta真正的爱好或诉求?

1号妈妈

蓉蓉

我觉得放任其发展是要有一个时间截点的,比如六岁前,我们确实是任其发展,但在六岁以后,我们希望他建立更多的原则性和纪律性,也就是他要学着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而这些是在六岁以前要建立好的,也是所谓六岁以前情商培养对他后天学习的一个影响,知道怎么去负责,怎么去选择。

每个小孩子不一样,就像有些小孩子出牙早,有些小孩子走路晚,父母都不需要特别的焦虑,他以后总会走的很好的,也会讲的非常好,这个也是我想要传达给其他家长的。我之前跟孩子爸爸就有这方面的冲突,因为我毕竟是受亚洲教育影响,之前有一段时间,孩子做了一个什么事情,他老是学不会还是什么的,总之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然后我会非常的焦虑,然后我就会不自觉地去责怪孩子。包括有时候我会觉得孩子太烦躁,太打扰我们的生活或工作,然后我就会说“你为什么不能自己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去做这个做那个?总是要来打扰爸爸妈妈呢?”然后我的丈夫后来跟孩子的沟通中,就发现可能因为我的一些责怪的话,让他觉得妈妈为什么觉得不开心,然后他也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就不能一个人做好什么事情呢?

这也让我反思,是不是因为我的责怪,反而让孩子产生了自我怀疑。

我们觉得尽量给孩子多一点宽容的时间去评价他,而不是太早就让他一定要去什么都比别人要超前或者是更加的优秀。但是我们希望他在自己爱好的事情(e.g.跆拳道、钢琴)上要坚持下去。

2号妈妈

Sonia

我是不赞成放任自流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可能是比较自律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但是大部分的孩子不能做到那么自律。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父母,孩子的接受程度是应该了解的,适当的拔苗助长是孩子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当孩子斗志很强的时候为什么不拔苗助长,当发现孩子累了,就暂时休养生息,也是不错的选择。不管怎样教育就是爱,是正能量的爱。一个有责任心、正能量爱的父母怎么能分不出孩子的爱好和诉求呢?

对于我的孩子我会在学习和她们的喜好中做到平衡,兴趣肯定会耗时间,学习也需要时间,把时间平衡好,留出玩的时间,成绩就靠自己了,好坏自知,绝不强求,我接受我的孩子平庸。

3号妈妈

果酱

学习也是可以成为兴趣的。我见过有一个学生的圣诞愿望是“想要妈妈给我报一个补习班”。所以我们不要着急,也不要放任,让孩子喜欢学习,从学习中“学习”,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虽然很难,但是我们不一定要达到最好的效果,跟孩子谈讨学习的本身,也是我们的成长过程。

兴趣永远是孩子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任何补习班和打骂都没有用,换位思考,有人逼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会开心吗?所以孩子如果有兴趣学一样东西,我会告诉他,这个东西刚开始可能很有趣,但之后会很辛苦,也会很无聊,你要是坚持要学,就要承担这个可能性。如果孩子选择坚持,那就让她自己去承担。就好像我女儿拉琴一样,三年里基本没有出现过不想拉的情况。

4号妈妈

优里娜

如果仅仅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拼命学习,在我看来多少有点“病态化”,孩子成长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为了应试教育要学的东西我觉得在有限的时间里是学不完的,所以我觉得总还是要把一部分的时间留给她真正喜欢的东西。我能做的就是帮助她去寻找志趣,然后给予她足够的支持,至于她能走多远,站多高,都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不会给她设立多远大的目标,但我希望她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

虽然孩子的学习也很重要,但是我更注重她未来精神状态的健康,这可能和我自身的经历也有关系。因为我之前也有一段时间得过抑郁症和厌食症,所以我才更懂得身心健康才是更长远的,甚至会成为她未来走向社会时具备的最佳核心竞争力。我希望她快乐而不是压抑,不要被时代的巨轮裹挟着无奈地往前冲。

虽然《小舍得》的结局美好收官,妈妈们都选择让孩子快乐成长,但戏剧终归是戏剧,并没有教给现实中的家长真正的解决之法,但我觉得如果能引发大家对于育儿观念的反思,那才是《小舍得》真正的意义。包括今天我们组成临时妈妈团,在育儿方面各抒己见,也是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虽然影视剧中可能用了一些夸张、比较有戏剧冲突的方式放大了中国式家庭各式各样的教育,不管是宣扬还是吐槽,其实谁的育儿观都没有对错,因为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终归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建议大家要针对自己的家庭状况、孩子的个性,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小舍得,有舍才有得......

WELFARE

福利发放

或许你已经成为了妈妈,或许你还没有当妈妈,但是我们也都为人子女,“育儿观”、“教育内卷”其实对于今天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话语权,今天就来聊聊你的感受吧~

评论区揪一位优等生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舍得在贩卖焦虑我采访了3位妈妈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