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经验讲解视频
01
总体安排
第一阶段(6月以前)
抽空余时间把专业课书籍浏览的一遍,练线条,切割体块,并进行简单的抄绘;英语单词记了两遍。
第二阶段(7月)
开始学习快题,为期一个月左右。快题基本上要花一整天的时间,但是英语单词的背诵不能停,且量不能少;如果还有富余的时间,城建史可以多看看(因为背诵量不大,小知识点比较多,多看就会眼熟)
第三阶段(8月)
开始*治学习(看徐涛的视频课),英语花了一周学习语法,紧接着开始阅读刷题;理论开始整理框架;快题方面,认真总结上一个月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保持每周一张。
第四阶段(9月)
*治视频课已结束,开始刷一千题;英语阅读进行第三遍刷题,作文、新题型也慢慢开始起步了;理论开始第一遍背诵,任务量不要太多,几本书同时进行;快题大概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还是每周一张,积极找学长学姐多给意见,查漏补缺。
第五阶段(10月以后)
国庆节进行了一次快题集训(目的主要是提速,其次是提升质量);理论还是继续背,背完了第一遍就第二遍,不要停,一直背到考试;英语阅读总结,研究命题点、易错点等等,新题型和作文开始练手;*治还是继续刷题,并积极总结,总结错题,画思维导图。
02
关于理论
不要太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我前期把专业课的书读了好几遍,目录都没记住。
所以读书的过程一定要学会总结也就是做笔记,我建议大家最好是做电子版的,防止丢失,也方便后期修改,且节约时间。
大家可以找到原理、城建史的电子版,利用QQ的文字提取来做笔记,阅读的过程中把知识点整理过来,剔除书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且对知识有了提炼,极大的加深了记忆,并且花费的时间和只看书没多大区别。
这样整理一遍之后,你就会对书中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且留下了你阅读的成果。
紧接着通过翻阅历年真题,询问学长学姐,清楚理论考察的重点已经题型之后,就可以开始第二遍整理了,现在就用不着原理书的电子版了,用你的电子笔记足够。
这一过程主要就是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精炼并排版,以方便后期的背诵。通过两次的整理,+的原理书最终被我变成了页的背诵版。
做完这些之后就可以开始背书了,最好在背完第一遍之后才整理框架or思维导图。
因为你之前还没开始背就做这个,无非就是把问题写上,再把答案抄下来,挺浪费时间的。
在背诵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编顺口溜、编故事、画图来简化记忆。
理论背诵到后期大部分人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能记得住答案,但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前期整理的思维导图了,将导图里面每个问题的答案隐藏起来,看着问题来背。
理论从开始一直到考试就是一直不断的背诵,不断的重复。关于热点和道交,虽然近两年考的很玄学,但是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谁都不知道老师会不会考。
在原理城建史复习的同时也要对道交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热点也要积极学习,这对后面的复试也有很大的帮助;总的来说,在时间分配方面还是以原理和城建史为主。
03
快题
我本科是人文地理的,对于快题和绘画从未接触过。
学习快题的第一天,学长就直接发了一张任务书下来,我根本读不懂,也不知道从哪下手,旁边的同学们开心的商量着他们要怎么分区、怎么开路、怎么做景观等等……我当时直接傻掉了,这也是我最想放弃考研的一次。
还是决定搏一搏,向学长学姐和同学们讨教经验,一步步开始,不懂就问,脸皮得厚,每天晚上改完图之后,就已经很晚了,只能熬夜抄图。
当然我不建议大家熬夜,因为学快题每天的任务量本来就很大,但是我当时确实一窍不通,只能发愤图强。
在评图的时候,不要只听学长学姐对自己的图的评价,其他人的图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