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向社会各界
郑重推荐届
毕业生
-求是
-创新
-团结
-勤奋
学院届
毕业生生源信息表
艺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况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有30余年专业办学历史,现为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成员(CumulusMember)。现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美术学、表演等专业;拥有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的二级学科博士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和艺术硕士点,形成了覆盖面广的本、硕、博完整的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余人,教职工人(含外籍教师)。学院设计学科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和“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第19位,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A类(前5%)。其中,工业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获选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拥有国家级大学生艺术学校外实践基地、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协同育人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设计文化与战略研究中心”,以及电子产品、工业设计、数字媒体、可持续设计、数字化服装等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还拥有省部共建的“中欧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体验设计发展研究中心”等。这些平台成为我院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二、培养理念
学院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与设计优秀人才为己任,倡导“艺术与设计融合科技与产业”,打造“集成新工科、融贯科产教、常态国际化、服务大湾区”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设计与艺术人才。引入北欧先进的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理念,形成创新班、国际工作坊、讲座式课程等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带给学生全新的成长成才体验。
三、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国际化专业教师队伍余人,国家高层次人才2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1人,青年珠江学者和香江学者2人,获得芬兰艺术家教授、芬兰狮子团骑士勋章和芬兰阿尔托大学杰出校友等国际荣誉教授2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4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来自芬兰、瑞典、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等国的全职和短期外籍教师20余人,进行全英文授课,并在省内率先实施了国际讲座和国际工作坊学分制。
四、教学硬件
学院教学硬件设施充足,拥有一批国内领先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以及独立的设计工厂和展览空间,总面积.5平方米,为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拥有广东省首家设计博物馆、库卡波罗艺术馆、绿色展馆等专业领先的展览空间。
学院注重国际合作,学院与芬兰阿尔托大学、拉赫提科技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瑞典皇家艺术设计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埃森造型艺术学院、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西班牙拉里奥哈设计学院等国外知名艺术与设计院校建立了稳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大师工作坊让学生有了获得感
创新团队无人机组师生讨论
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业介绍
一、本科生专业介绍
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工业设计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系统的工业设计方法、技术与手段,具有国际化视野、独立设计创新能力、跨学科协同创新能力,为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制造业服务,从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开发及相关领域创新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实施“2+2”创新班培养模式:1-2学年基础课程按入学行*班教学,3-4学年按学生兴趣及能力分别进入“智能装备”、“绿色设计”、“电子信息”、“体验设计”4个创新方向学习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表现技法、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基础、数字色彩、设计心理学、可持续创新方法、智能化产品系统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方法、国际设计工作坊、集成创新方法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以服务广东地区的产业为主,多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从事电子产品、家具、交通工具、互联网产业等领域的工作,包括工业设计、结构设计、产品经理、用户研究等相关职位。国内的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都在召唤着创新与设计,本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专业就业前景理想,毕业生有进入华为、腾讯、TCL、美的、广汽、三一重工、洛可可设计等知名企业工作的,有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赴欧美留学和工作,有自主成功创业。
图1优秀毕业设计
图2
学生荣获IF国际设计奖
图3光宝创新奖
产品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产品设计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培养具备坚实的设计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系统的工业设计方法、技术与手段,具有国际化视野、独立设计创新能力、跨学科协同创新能力,具备艺术审美修养与鉴赏力,从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开发及相关领域创新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实施“2+2”创新班培养模式:1-2学年基础课程按入学行*班教学,3-4学年按学生兴趣及能力分别进入“智能装备”、“绿色设计”、“电子信息”、“体验设计”4个创新方向学习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表现技法、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基础、数字色彩、设计心理学、可持续创新方法、智能化产品系统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方法、国际设计工作坊、集成创新方法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消费类电子产品、信息技术以及文化类产品等相关产业。如广汽、华为、腾讯、美的、TCL、康佳、格力等著名企业的技术与产品研发部门,以及国内知名工业设计与设计咨询公司,如深圳嘉蓝图、洛可可等。还有一部分学生任职于科研院所和各大高等院校,或继续研究生深造、出国留学,也有一部分自主创业。
图1芬兰设计大师汉诺.凯霍宁在工作坊辅导学生设计
图2学生在专业工作教室学习
图3中外师生在远程会议室进行项目汇报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在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出版印刷、新媒体传播、信息设计、界面设计、网络游戏等方面从事较高层次创意设计。整体设计策划与管理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国际化的审美视野、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开设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图形创意、插画设计、图形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插画设计、字体设计、设计符号学、版式设计、标志设计、界面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品牌设计、信息设计、服务设计、信息图形设计、终端促销设计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公司、传媒机构等从事平面、广告、企业形象策划、媒体、出版物、互联网、游戏、大数据、交互及可视化设计、设计教育等领域的设计策划相关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有腾讯(深圳)、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