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这里一共就十来个剧组在拍戏,除了高希希导演的剧组还算大组,其余都是些小网剧和网络电影。去年此时,50多个大古装组,真是群星璀璨。”近日,国内一知名影视城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密集披露的传媒股中报业绩报告也显示,影视、游戏、广告营销、互联网、有线电视、新闻出版行业等传媒板块的市场表现和业绩状况并不乐观。数据显示,年上半年传媒板块跌幅扩大,已超20%,跌幅居申万28个行业第11位;广发证券分析,传媒股估值方面经过连续三年的持续下跌,板块整体跌幅已经近70%。
“行业洗牌期真的来了。”影视行业天使投资人周凯旋表示,阵痛之下,应该会沉淀出有内容打磨能力的优秀公司。
知名影视公司的挣扎
“我所知道的是资金大幅撤离,很多影视公司出现融资难,即便是一些知名的影视公司,同样也面临融资方面的问题,比如金融信贷的信任问题。与此同时,制作成本还在不断上升,影视剧回款缓慢。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对于以制片为主营业务的影视公司。”上述负责人透露。
究其原因,与影视行业近几年不断显露的“底色”不无关系。
一是红色,即高跟猛进的高投资。据不完全统计,华谊兄弟年上市时就有亿元热钱跟进,至今已有数千家影视公司诞生,每年生产的影视项目达千部之多,每年涌入的投资额高达上千亿元;另一种颜色是黑色,就是“幽灵票房、偷票房”等影视毒瘤。
这一情况变化要追溯到年《叶问3》。当年下半年,电影市场由热转冷,国内院线市场整体发展开始不景气。
“虽然这两年也有少数爆款,但很明显,这些爆款背后的知名影视公司的身影越来越少,他们的身影更多是出现在了投资领域。”周凯旋表示。
比如年~年上半年,占据民营公司前三甲位置的光线传媒先后进行了8次并购事件,交易标的涵盖互联网、电影娱乐、广告等行业;华谊兄弟则在品牌授权、实景娱乐板块以及投资收益等领域发力。
近期,光线传媒发布的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净利润为20.4亿元-21.4亿元,同比年上半年的4亿元,净利润增长了%~%。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