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逐渐消散,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创了新高,而且前两天国家刚刚发文取消了旅游演艺等场所的人数比例限制,作为后疫情时代可选消费的重要领域,今天我们就来看下这个行业。
一、行业仍有提升空间,但增速趋缓
从-年,国内电影总票房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不过自16年以后,增速有所放缓,但观影人次稳步提升,人均票价也在波动中提升。
年,全国观影人次17.3亿,同比增长0.6%,票房总收入突破亿,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不过相较于北美的人均3.5次观影次数来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无论是从微观的票价看,还是从宏观的票房收入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来看,未来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但整体增速已经趋缓,大约在8%-10%的样子。
这次我们选择了2家不同赛道的龙头:一家是电影放映龙头:万达电影;另一家是动画龙头:光线传媒。
不过大家要明白,电影行业总体来看并不是好赛道,波动性较大,每部电影的票房可预测性也较差,所以这个行业更适合的操作方式,就是选择相对优质的标的,在低谷时耐心的埋伏;一旦出了爆款,就择机分批卖出,不要长期持有。
二、万达电影
1.公司简介
公司成立于年,年上市公司,业务范围由放映业务向上延伸至投资、制作和发行等全产业链。公司收入主要包括票房收入、广告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以及电视剧、游戏制作及发行等业务的收入。
目前,万达影业正大力发展非票业务,年,非票业务占比已超过40%,业务模式也更为多元化,或将成为利润新增长点。相较于票房收入的毛利率来说,广告收入和销售卖品收入拥有更高的毛利率,因此盈利能力更强。
万达影视于年2月收购了新媒诚品,进军电视剧业务,新媒诚品曾经推出过《亲爱的她们》,《正阳门下小女人》等,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
2.行业情况
-年,行业高速发展,全国每年的新增银幕个数均超过6千块,截止目前,银幕总数已突破7万块,稳居世界首位。但目前加速扩张期进入尾声,银幕增速进一步放缓,单银幕产出也呈现下降趋势,电影市场逐渐回归理性,驱动票房增长的核心逻辑从银幕和影院数量的增长切换到电影内容的提升而带动的观影人次的增长,逐步进入新阶段。
截止年10月30日,top10院线占据了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但相比国外的院线市场CR3达到60%,我国院线市场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
随着市场占有率的逐渐提升,头部院线发行话语权提升,比如前几年就发生过冯小刚因为潘金莲和万达隔空互怼的事情,甚至未来有可能实现单院线完成影片发行,通过降低分成等方式垄断优秀影片发行权,部分中小院线可能面临拿不到好影片的情况。
这轮疫情,院线受灾严重,变相进行了供给侧改革,小玩家开始出清。伴随着并购重组,龙头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未来随着全面恢复,盈利前景还是很好的。
我国目前影院收入结构中,卖品贡献收入远小于国外影院水平,国内平均占比在5%~14%,而北美占比为在30%-35%之间,所以我国影院的非票业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3.公司优势
公司占全国总票房收入的13%左右,票房、观影人次、市场占有率等核心指标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一。
万达多年来采取高端化经营策略,截止年底,国内已拥有块IMAX银幕,万达拥有块,杜比影院45个,是全国拥有IMAX银幕数量和杜比影院最多的院线;同时,万达自有高端巨幕品牌PRIME,保持公司放映技术、品质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公司定位高端,影院选址多为核心商圈,形成了较强的规模效应,且公司平均票价处于行业高位,使得公司单银幕产出高于其他院线,体现出其良好的票房质量。
4.财务指标
(1)稳健性
截止年三季报,万达共有81亿元商誉,主要是年收购澳洲第二大院线Hoyts以及战略并购丰富业务布局所致。年底,公司计提商誉等资产减值准备59亿元,未来进一步计提减值概率较小。
另外,借款有57亿,现金13亿,有息负债压力较大。总体财务状态很一般。
(2)成长性
公司在年达到增长高峰,从年开始受宏观经济下行、电影市场增速整体放缓、影院竞争持续加剧和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经营业绩出现下滑,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基本处于谷底位置。
(3)盈利能力
在之前正常周期时,毛利率在30%以上,净利率在10%以上,最近几年的ROE在10%以上,盈利能力尚可。
5.估值水平
假设21年和22年恢复到正常水平,根据券商预测的PE在20以上,估值不算高。对于这种波动性较大的公司,也可以看下PB,目前为2.8,处于历史较低区间。
三、光线传媒
1、公司介绍
公司成立于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年上市;年,《泰囧》成为首部票房破10亿的华语电影;年正式进军动画电影行业;年入股猫眼娱乐;年至年,相继出品《大鱼海棠》、《大护法》等头部作品;
年,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过50亿元,突破我国动画电影票房的天花板。年《姜子牙》上映,并以超15亿票房成为排名第二的动画电影。
公司的电影主题逐步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初始的合家欢电影。年的《哪吒》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彻底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天花板;《姜子牙》虽然有很多争议,但也是在成人动画电影的进一步突破和探索。
2、行业概况
年中国动画电影共实现票房亿,同比增长%,其中《哪吒》贡献票房50亿元,剔除它之后,动画电影票房仍然保持55%的同比增速,而且年国产动画电影的占比首次超过了进口动画电影。
票房占有率方面,年动画电影占总票房比例为20%,较年上升11%。不考虑《哪吒》的影响,中国动画电影约占同期总票房的10%。与国外做对比,北美和日本的动画电影票房占比中位数约为15%,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仍有一定发展潜力。
在电影制作赛道中,我们之所以想介绍动画,是因为这个赛道具有四大优势:机会大、价值高、成本低、风险低。
(1)机会大: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IP。之前因产业发展不充分,诸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IP甚至是国外拍好再输入国内。近些年国漫的质量越来越好,前几年以低幼向为主,票房过亿影片仅有喜羊羊系列的贺岁片。年《大圣归来》的出现,让大家见识了真正的国漫,同时也收获了9亿多的高票房,之后光线出品的《大鱼海棠》、《哪吒》等票房也不断攀升。
(2)价值高:对比合家欢和低幼向动画,成人向的赛道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消费市场。因为成人向动画可被赋予深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而且成人拥有消费自主权,对于衍生品的购买可能性更高。
(3)成本低:动画无需真人演员,使得总成本更低,因为明星的高片酬,使得电影投资沦为给演员打工,无论最终票房如何,明星收入基本可以保证,投资方的风险相对较大,而动画电影不存在这一问题,这也是其最大的优势。
比如说,《哪吒》以一个亿的成本,获得了超50亿的票房收入,是近年国产电影中收益比最高的一部。而真人电影,比如《战狼2》收入是成本的接近10倍,仍旧低于头部动画产品。
同时,动漫产业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IP、模型可复用,拍摄续集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而真人电影的系列化常常要打翻重来,取景、服装等均需要重新设计。
(4)风险低:影视行业受到监管政策影响较大,真人电影受题材、审查的限制较大,若拍摄完成后不能播出将为投资方和发行方带来巨大损失。相比之下,动画电影由于类型的特殊性,受政策限制的概率较小。
3.公司优势
年阿里影业、光线传媒和华夏电影分列电影票房前三,公司参与出品(包括协助)的电影分别为28部、13部和12部,票房成绩分别为亿、亿和92亿元。
头部电影方面,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和中国电影-年每年至少有1部影片进入票房榜前十,公司具有较强的持续产出头部影片的能力。
公司目前动画电影储备丰富,包括已上映电影的后续系列电影《大鱼海棠2》、《哪吒2》、《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等,同时还有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导演打造的全新动画电影《深海》,不知道有没有大家期待的作品。未来公司有望将“哪吒”、“大圣”、“姜子牙”等多部单品中的人物做成矩阵化电影,打造“复联”式的中国传统神话系列,提升品牌效应。
公司从年开始入股猫眼娱乐,和腾讯、美团共同成为其三大股东。猫眼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票务平台,年票务市场占有率超60%。
4.财务状况
公司没有借款,资产负债率为12.45%,远低于中国电影(27.05%)、华策影视(34.28%)、北京文化(52.81%)和华谊兄弟(57.29%)。商誉也很低,只有万,财务非常稳健。
因为爆款电影本身的波动性就较大,所以导致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也呈现出波动性,但整体来说,只有从年开始由于整体外部环境的影响,利润出现了下滑,前几年增速还是不错的。
正常年份,公司的毛利率在40%以上,净利率在30%以上,ROE在10%左右,盈利能力尚可。
我只是分享一些自己经过分析之后,觉得非常具有投资潜力的公司或者行业,给大家的自选股增加一个备选项。大家最应该做的就是多看看他们的投资逻辑,研究研究这些公司的基本面价值!多自己动动脑子,毕竟钱都是你们自己的,只有自己认真思考求证过的东西你才能明白逻辑,才有信心能拿得住股票,而不是做一个网络上的喷子。认同的就点个赞,不认同就当没看。
以合理的价格从中优选优质的企业,不追高,不三心二意,赚企业成长的钱,搭上这趟过山车,看沿途的风景,阅人性的变迁,顺其自然,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不管是在黑暗的过去,还是犹豫的现在,亦或是未知的将来。我一直相信前途是光明的,而且也正参与其中。岁月最后总会给长期积极的乐观主义者一个圆满的交代。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依此买卖盈亏自负。
最后祝大家投资顺利!股市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