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这个名字,在中国如雷贯耳!
全国各地的学校里,几乎都有他捐助的逸夫楼。
他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者,
他旗下的TVB至今仍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
年,邵逸夫为了更好抓住电视这个新兴行业,
创办了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为的是能够自给自足,
为名下电影公司,持续输送艺人。
谁知一不小心却将培训班做成了,明星“批发”基地。
如今活跃于银幕前的,影、视、歌不同领域的明星亦或巨星,
超过半数,毕业于无线培训班,
知名度较高的有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吴孟达、周润发、梁家辉、刘嘉玲、吴君如、吴镇宇等明星。
产自培训班的艺人,如今占据华语艺人半壁江山。
早年从培训班出来的艺人,并非通过炒作、绯闻来提升知名度。
相反靠的就是稳扎稳打,每个人都是从跑龙套开始,
在剧中扮演没有名字的人物、死尸,没有台词,更没有快速通道。
正是如此的制度,才让凡是毕业于无线培训班的艺人,
有着十分扎实的演绎功底,
对于演技、心态、人品、素质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自我修养。
这也正是为何,上世纪80年代开始,港片能够拥有鼎盛时期的原因。
一般来说,从龙套到配角基本需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
而从配角再到主角,要花费五六年的时间,
在这其中,也有人坚持不住,中途掉队,
不过只要当初持之以恒的人们,如今都已经出人头地,
在影视圈有着,属于自己不可被替代的,一席之地。
就像发哥曾给伍卫国跑龙套,
黄日华曾给发哥跑龙套,
周星驰又给黄日华跑龙套……
那时的艺人,没有背景,大多出身贫寒,
有的艺人像发哥出身于偏僻的农村,
像星爷出身于贫民区,
所以他们没得拼,
只能靠稳扎稳打,
甚至当年在跑龙套时,很多艺人根本没想过什么大红大紫,
更没想过,自己会如何发达,
他们想的只是,自己凭借自己努力,能在香港有口饭吃,
有份事情做,就已经很知足了。
而正是这样的心态以及这样的历练,
才让他们能拥有今时今日的成绩,
这凭借的完全就是自己的实力,
不得不说,那时的艺人,真是把演员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并不是把演员当成一个挣快钱的工具,
在不少艺人成名之后,曾有访谈节目请他们谈及跑龙套的日子,
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吴孟达、发哥、星爷、华仔等明星曾这样回答道:
“没什么,就觉得是心安理得,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