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投峰会”于年8月28-30日在西安召开,盛邀全球创投头部力量,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这场汇集万亿资本的行业盛宴,为全球资本共享中国机遇,为推动全球创投行业的发展皆带来深远的影响。
会上举办了主题为聚焦新经济投资风口的论坛,论坛嘉宾包括:
专场主持: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
对话嘉宾:
华兴新经济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
浙商创投联合创始人、行政总裁华晔宇
国新央企运营基金总经理刘隆文
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
众海投资创始合伙人鲁众
力合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唐立新
王钧:先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机构。
杜永波:我是华兴新经济基金的管理合伙人,华兴新经济基金是华兴资本旗下的一支私募股权基金。华兴资本旗下业务包括私募融资、并购、直接投资、证券承销及发行、证券销售、交易及经纪、研究、结构性产品、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及其他服务,致力于为中国新经济创业者、投资人提供横跨大陆、香港、美国三地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我们从13年开始自己做投资业务,目前大概管理的资金有46亿美金,主要还是投资成长期、成熟期这样一些新经济的企业。我们对新经济有一个自己的定义,凡是有模式创新的或者技术驱动的,有创业者来领导的企业,我们都把它定义为新经济企业。
目前我们累计投资超过90家企业,这里面可能包括像滴滴、美团、大众点评等这样一系列的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也有像商汤这样一些在人工智能时代成长很迅速的企业。一般单个项目投资的金额是1-3亿人民币左右。我本身是陕西人,过去这些年也一直很想多回陕西来投投项目,可是一直没有这个机会,今天讨论的是风口,觉得这个风口来了,所以就回来了。
华晔宇:我是浙商创投的华晔宇,浙商创投一看名字就知道来自于杭州,我们成立于年底,三位创始人都是浙商的二代,有很深刻浙商的烙印。年,我们进行了全国很创新的反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了国有资本,现在GP机构里面有30%的国有资产,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GP第二大股东。混改之后,规模迅速扩大,现在在中基协备案的人民币基金加起来是亿,管理资产是到亿。我们成立了之后,投了华策影视等公司,还有在科创板上市的。很高兴来到西安,希望以后跟西安有更多的交集。
刘隆文:我来自国新央企运营基金,是中国国新下属管理的一支基金。中国国新本身是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企业之一,总体管理的基金规模很大,大概是有7千多亿的总规模,分成6-7个基金,我们基金总规模是1亿,一期是亿,重点投资的方向还是国家支持的领域,比如说进口替代的,投资的对象还是偏重于央企和地方国企。同时我们也会适当投一些民企。我们也确实投过一些民企,比如说市场影响比较高的寒武纪、国盾、云从科技还有ucloud公有云企业,我们重点投的还是央企和国企,这一块是我们的投资方向。投资的阶段,因为基金体量是投成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企业,投资的单体体量希望能够大一些。
总体来说,我们的投资决策是一个财务投资的角色为主,不会影响原来的制度架构。投资决策总体的机制,尽管它是一个央企背景的基金,总体运营还是以市场化的手段,市场化的方式,市场化的判断标准来进行运营。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期待将来和各位做基金的同事、创业的朋友们一块来合作。
李论:我来自熊猫资本,我们是年成立的一个比较年轻的基金,前面几位前辈报完规模,我就不介绍自己的规模了。跟他们的规模比起来,我们基本上是一个零头,但是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我们完全是以创业者的心态在做一个新的基金,我们会更了解或者更懂创业者一些,我们的愿景是支持年轻人,用技术和创新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把你当宝”是我们的口号。
我们主要是投资新经济,最看重的投资核心要素还是人。我们最愿意投资有愿景、眼睛里有光、有韧性的优秀创业者。我们投的项目包括美团点评、摩拜单车。我个人还是挺喜欢陕西籍的创业者,我们做过一个地域的统计,熊猫资本里有接近30%的创业者来自于陕西,比较坚韧比较凶悍,这在中国互联网创业环境里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希望跟陕西本地的创业者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谢谢大家!
鲁众:我来自于众海投资,我们这个公司基金规模没有那么大,创业也是从小到大,也许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大了。
我们的特点是整个团队早期合伙人都是来自于阿里巴巴,年上市以后,几个人离职,大家觉得还是要做一点事,就设立了一个基金。现在在管的基金有四期,主要投资几个领域,我们基金有一个特点,几乎没有国资的,我们都是个人出资,然后企业家出资,在管的基金将近20个亿左右,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四个方向,一个是我们投阿里出来的人,我们对科技和互联网感觉会比较好一点,我们投了很多科技的公司,包括现在投的光电和芯片相关的公司。第二,我们对消费有感觉,所以也投了很多和消费相关的,最近有一家公司可能稍微火一点,叫乐乐茶,也是我们早期投资的,我们也投一些减肥的食品。
第三,我们也投一些大健康相关的,投了解决居家养老问题的公司,解决药物不良反应的大数据公司,也投一些免疫治疗的公司。我们也在投文化娱乐这个领域,言几又就是我们参投的。我们投的公司现在有60多家。
唐立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年在深圳成立的研发机构,机构成立之后,99年成立了力合,也走过了20个年头。我们是力合平台下专门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构,因为有清华的背景和深圳的地域优势,我们一直在硬科技方面做投资和耕耘。20年来,我们已经投资孵化了几十家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沿着一个产业生态链在做深度的赋能和投资。
我们本身在海外也有很多的分支机构和一些做科技孵化和科技转化的平台,我们的视野是放眼在全球,但是最终落到中国这个市场中来。今天我们也很开心能到西安,因为西工大在深圳研究院跟我们有很多的合作,我们一起跟他们来共管这个研究院。今天抱着学习的态度,跟大家一起来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王钧:昆仲资本是由五个合伙人完全独立组成完全市场化的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我们在过去几年,一共投了多家企业,主要还是在科技和消费服务这两个领域。
问大家两个问题,过往有没有追过风口?你的具体投资逻辑是什么?在这个投资逻辑下,什么是好的项目?下一步你们怎么看?
唐立新:简单说一说我的一些感受,我做投资孵化到今年,差不多将近20年了。20年前我参与了很多项目早期的孵化,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起起落落。这20年赚了大钱的行业,其实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其实做FA最专注的机构就是华兴,华兴在几大FA当中,我们真的是看着包总带着杜总的团队一路做下来,做得这么好,做得这么强。
20年走下来,感受更深的就是“坚持”。如果去造风口或者是追风口,今天你追风口,可能到最后等尘埃落定的时候,发现自己是步了别人的后尘。
这么多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公司在里面做投资,其实没有抓住移动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最终成长性并没有那么强。我记得两年多前,杜总带着团队到我们的研究院,跟我们做过交流,两三年前跟我们讲,现在看的方向是硬科技,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产业。我们在这个领域当中这么多年走下来,其实我觉得硬科技实际上是未来中国真正能够振兴,真正能够立足于世界之林的一个核心。
我们聚焦在一个产业当中做深度的投资,我们投早期的项目,后期有产业资本来做结合,以前我们做孵化的时候,总觉得在政、产、学、研、经、贸等几个方面,对一个企业进行深度的孵化和赋能,沿着产业链的纵深有更多的赋能,才能把产业公司扶持起来。风口是我们永远追不上的,我们持之以恒把工作做好,才能达到最终的结果。
王钧:力合资本孵化了很多的项目,哪一个项目可以作为一个标杆讲一讲?未来我们还是准备聚焦硬科技吗?
唐立新:这么多年,我跟清华科技园包括和紫光的合作,其实我们一路走来都是围绕着硬科技做各种各样的投资和孵化。力合投的一个最典型的项目就是拜腾,拜腾这个项目在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一帮老外在中国创业,由德国宝马的核心团队加上特斯拉的团队,再加上奔驰负责无人驾驶的团队、苹果的超豪华团队,一起在中国创业。我们觉得他们非常懂车,后来有幸得到了一汽集团、宁德时代还有国新央企基金的亲睐,他们做了一个到目前为止全球非常少见的B级正向开发的纯电动平台,最近又在迎来C轮投资。
跟产业深度的融合,不断给他挖团队找投资,帮助跟他们对接产业链的上下游,解决牌照和地方的落地等,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事情。实际上做整车都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在产业链当中有很多的项目。我们跟宁德时代也有很多深入的探讨,跟华为最近也在做很多的接洽,这个东西有一个联盟,有一个抓手,你真正做下去,在产业链当中抱着一个持之以恒的心态,我们叫以匠人的精神来投匠人。
美国是一个创新的大国,二战之后获得了这么多的资源,他抢的不是土地,抢的是人,抢的是技术。今天的中国有市场,我们有了一定的资金和资本,我们应该抢什么。我觉得我们应该抢技术,应该抢人,让这些人到中国来创业,到中国来发展,把中国变成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跟世界真正的接轨,我们才能真正的富强才能发展。
鲁众:其实我个人是不太喜欢风口的,因为风口基本上一阵风,最主要的风口有的时候是伪风口,是被造出来的。
我个人感觉O2O是投资人和资本市场推动起来的,O2O冷下来以后,企业很受伤。共享也是一个风口,现在也有很多的风口,所以我不太愿意讲风口。但是确实投资是有机会趋势的,这也是大家不能否认的。
所有的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看你一脚踩到哪里去。我自己本人从三个角度来看,第一个是技术的进步。很多技术诞生以后,它会冲击各个原有产业的领域,原有产业的边界是很清晰的,但是技术进步以后,产业边界模糊了。技术进步带来了很多的边界变化,带来了很多新的创业机会。可能它很小,但未来会颠覆你,把你吃掉,这是一种投资逻辑。
第二,人总是一代一代的成长,所以人的代际变化,也就是说消费人群的变化,一定会带来所有相关产业的变化。我的穿衣吃饭和现在20多岁一定不一样,和父母这一代也完全不一样,通过人群的变化,我们寻找投资机会,比如乐乐茶,它再好,我也不会排队去喝茶的,为什么大家会排队,还有晚上会吃一些减肥的食品,但是这一代人不一样,穿的也不一样。
第三个发生变化的就是政府制造的投资机会。中国延续20、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到这一代人老去的时候,就没有人养了,养老自然就成了问题,这是国家创造的机会。
这三个角度来看投资机会,然后在这里面发现那些好的团队、好的商业模式,然后我们去寻找投资机会,我们也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哪一个投资团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利用到这些情况带来发展,我们才投钱。
王钧:现在往前走,还会专注在这三方面吗?现在很多人在谈专业化和垂直化。
鲁众:垂直化和专业化,一个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发展,首先互联网平化的机会比较少,龙头企业都已经形成了,而且互联网一个最不好的现象就是赢者通吃。由于C端的发展,对所有消费者的影响,我认为互联网新的科技进入到垂直领域,机会就跑出来了,这个过程一定是非常自然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投过一家做智慧社区的,居民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