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正在重塑中前行。今年上半年,上海出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部电影作品进入市场放映,截至目前已取得42.4亿元票房,占国产片市场总额的五分之一,其中上海松江区是主力*。
今年春节档,四部影片都与松江有关。《刺杀小说家》第一出品方华策影业、《人潮汹涌》第一出品方艺言堂影视均是松江的企业,《人潮汹涌》大部分镜头在松江车墩影视基地拍摄。《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皆有松江企业参与制作和投资。
上海即将推出的多部庆祝建*周年的重点电影作品中,出品《》的三次元影业、出品《奇迹》的坏猴子影业、出品《燃野少年的天空》的拾谷影业都来自松江,这些企业不仅是影片的主要出品方,同时也是影视创作领域的中坚力量。
剧集创作方面同样佳作迭出,不久前揭晓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在一起》获得评委会大奖和国际传播奖,《三十而已》获得最佳女主角和国际传播奖,这些影片背后都有松江出品的身影。王家卫执导的首部电视剧《繁花》目前也正在松江拍摄。
加速走在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上海,正不断集合产业能量。位于松江的上海科技影都自年启动建设以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今年1月至5月,松江新引进影视企业家,同比增长40.2%。截至目前,上海科技影都已集聚近家影视企业及工作室,覆盖了影视创作、拍摄、培训、宣发等各个环节,基本实现影视全产业链发展。
6月17日,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上,一批重要项目落地签约,包括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首期、《唐探·番外篇》文商旅项目、定*山影视科技基地、启名科技影视基地、上海科技影都影视衍生品开发基地等。据了解,本次发布会上,落户和发布的项目总金额合计达亿元。
多家影视头部企业落户松江
电影是科技的产物,科技的进步赋能电影的发展,电影人又用想象力为科技插上了创新的翅膀。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认为,上海科技影都的建立,使电影在高科技发展过程当中找到了支点:“它已经叫响了‘科技影都’,科技含量必须丰富,科技质量必须领先,进而为中国电影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标准化、科学化、工业化等方面做出贡献。”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事业部总经理曹占忠指出,所谓“影都”,是指通过对全域影视产业链有机整合而形成的高附加值、复合式产业生态群。影都的发展路径是从最初的影视产业要素集聚,到最后的影视产业与区域融合发展。在他看来,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数字文化产业是影都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加速推动产业融合共生、催生多元市场机遇的重要动力:“建立工业化生态,是影都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根据《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以横店为龙头的金华东阳和上海松江综合竞争力领先。其中,东阳以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科技实力,蝉联影都竞争力榜首;松江则凭借相对完备的生产要素与良好的*策环境紧随其后。从科技创新维度来看,松江依托高科技影视基地和影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科技影都品牌,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眼下,松江影视产业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区域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介绍,作为上海“1+3+X”中的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之一,上海科技影都已经成为科技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国家型基地、科创型引擎、融合型平台,目前拥有4个市级文创园区、13个影视专业拍摄基地及专业影棚、24个特色影视取景点。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影视产业共实现产值.29亿元,税收.4亿元,去年在疫情严峻形势影响下,新引进影视企业家,同比增长95.57%。
去年,备受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