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人会感慨于科技发展之快,各类云端生活平台,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几乎满足了人们所有的生活方式,仿佛电影里的科技未来明天就在你的生活上映。
线上消费、健康化消费、便捷消费、非接触式消费持续走红。实体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得益于数字技术,科技产品,网络大数据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可以在各种云生活之间漂浮,也不得不承认,这朵云中有一个巨大的漩涡,各项行业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裹挟进去打转。
以前卸载的游戏你又装回去了吗?积攒了几年的连续剧一下就刷空了吗?很少网购的你开始剁手了吗?期盼自己能守住疫情最好的红利风口却什么都没做,钱却还是唰唰的不见了吗?如果不幸这些说的刚刚好是你,那你也刚刚好成为了这期云端生活的主人公,下面请欣赏您的云端监控实录。
云端实录——娱乐生活数字化
常态化的自主隔离生活,促进了线上娱乐的爆发,内容线上转化趋势明显,线上影视已经成为网友们的“必需品”,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另辟蹊径,争相探索“云综艺”、“云录制”等新模式。网游、手游、线上社交游戏等一类娱乐活动也一直高居软件下载排行榜前列。
不仅如此,许多音乐节、夜店酒吧、旅游景点这些以客流量为支撑的线下活动,相关从业者们也展开了一场自救行动,直播和视频的云端人流和消费依然节节攀升,被疫情憋坏了的人们纷纷试图在家找感觉。
许多人也在疫情期间体验了第一次云蹦迪,宋威广是北京一家夜店的品牌负责人,用他的原话来说“在前期直播基本就爆了”刚开播,就是实时榜单第一名的位置,所获收入在结算后也捐给了武汉。而网友们在面对每天不断涌进的多元化新鲜事物刺激,后期的热度早已不比当初,高昂的人工、设备费用,也让他开始重新寻找自救模式。
据统计,年中国的演唱会、音乐节总场次超过场,全息影像、虚拟偶像等“沉浸式”舞台技术让这些虚拟与真实叠加的气氛创造了超过40亿的票房。但是,这场疫情让云端成为秀场的唯一出口。
云端实录——在线教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疫情报告,截至4月6日,世界范围内有90%的学生、超过1.5亿名儿童和年轻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受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正在支持各国实施大规模的远程学习项目,许多国家的学生都开启了在家线上学习的模式。中国的孩子们也结束了漫长的假期,开始了“云课堂”。
从课外辅导机构到名校自主开课,从理化方程式到瑜伽美术,无一例外都通过线上云端迅速调整推出全网课程,部分调整不及时或适应力弱的纯线下机构,或多或少受到了冲击。
在以往教育领域分得很开,学生的课堂必须是正规的学校里的事情。互联网能做的事情就是一些课外培训,校园管理,在职培训等等,这些培训能够进入课堂的非常少。但是这次疫情,实际上是进入到了教育的最核心的环节,进入到课堂里去了,有资质的老师给正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学生上课,在以往是前所未有的。对在线学习模式的普化,对于整个在线教育的快速普及起到了很大刺激作用,在线教育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高中化学老师周逸清也在这次的线上教育中成了“十八线主播”,但是他依然习惯于讲台一线老师的感觉。住在教室宿舍,他走十分钟就可以回到他熟悉的课堂,只是此时连接他和学生们的只有看不到的云。
“在我印象里,好像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看到学生长什么样子了。都是留在我印象里他之前的那个样子,我让学生看我,他们都说我长胖了,珠圆玉润。”
和他同在云上的,有中国近3亿学生和教职工。也有不少学生、老师反应线上教育授课效果难监控,学生容易缺少横向比较,周围因素易介入,以及网络卡顿问题。但在线教育改革还处于上升阶段,也相信未来线上教育会带来无限可能。
云端实录——企业转型,催生宅经济
数据显示,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达5.04亿人,增速超过10%。而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在年达到亿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亿元。疫情之下,这个共生的市场与线下文娱冰火两重天。不少“密切接触”的生活服务业也不得不将部分业务转移至线上进行,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宅经济”为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按下了快进键。
各类洗衣店、服装店、维修点、家*服务入驻网络平台,网红博主数量猛增,直播平台中已经小有名气网红们,在疫情期间的带货效果更加突出,一场直播带来过亿元的销售额已经不是传奇,而横店影视城大规模停工把影视明星也推上了直播带货的云端。
和传统的电视购物不一样,网红们打开手机就能播。有数据显示,直播电商人群覆盖近2亿用户。有网友说,看直播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买的也不是产品,而是生活的热情。
主营线下实体服装店销售的吴楠,也是在此次疫情中紧急转型的众多门店之一,吴楠带着员工闯入了线上销售的领域。她开始研究带货网红,研究怎样用直播的方式去做高端客户的销售。在武汉封城一个月以后,他们开始了第一场直播,同时他们研究了多年的线上销售小程序仓促上线。
疫情期间的数字经济效益大概占到了中国GDP整体的三分之一。文化娱乐占据了1%左右,加入手机,通信的大产业进来,占到中国GDP的百分之七八的样子。而剩下的20%多,是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应用了数字技术,导致传统的产业有了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它可以触达到过去没有触达过的用户,可以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可以优化它的流程,运用大数据的手段,运用云平台节省了很多的预算。
云端实录——在线医疗
数字技术不仅在疫情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防控患者的诊疗、疫情管理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去医院成了难题,也成为了患者最恐慌的事,近些年,线上医疗虽有多种平台,但使用并不广泛,疫情的突然到来,让线上医疗的需求井喷。据统计,春节期间,每天至少近万人打开在线问诊APP。
医院呼吸内科的退休医生,但这个疫情又让她重新忙碌起来,她报名加入了中国志愿医生组织发起的免费问诊平台,疫情期间每天在线上接受咨询,她说百分之八十都是新冠肺炎的咨询,而且不仅有国内的患者,国外的线上咨询消息在晚上也是响个不停。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习惯云医疗,医院心内科的医生,最让她头痛的就是看病人线上传送过来的歪歪扭扭的化验单。但是云医疗会议平台、转播线上会等云办公却经常使用。
目前市面上各类医疗卫生行业APP已超过款,十多家互联网平台都提供在线诊疗专页,医院也纷纷展开新冠肺炎免费咨询,服务千万人次。
在线问诊平台持续发力的同时,不难发现线上问诊平台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不仅迎来爆发性增长,同时也为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不远的将来,线上问诊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和互联网经济模式呢?
云端实录——数字化生存
在疫情期间,自我价值需求、尊重需求等高层次需求被迫搁置,个人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求被无限放大,基本每人都经历过为疫情囤粮囤水囤纸等状况,一时之间满足温饱成了社会所需。
京东大数据显示2月1日到11日,烘焙、烧烤工具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倍,厨房小工具增长3倍,就连厨房置物架都增长了两倍。而生鲜电商app迎来了销售井喷,销量是平时的3到6倍。翻看个人社交圈,基本上每人都成为了中华小当家,各式的菜品、甜点。每天各大热搜排行榜单中,也总有几个美食上榜。
同时短视频、VR、直播看房,在疫情期间,使用人群较以往翻了多倍,云看房也成为各大房企自救的稻草,有数据显示,全国多家房产机构的0多名置业顾问在直播平台“云卖房”,多万人津津有味“云看房”。与此同时云招聘也成了热词,中国教育部推出网上校园招聘,首批已上线80余万个岗位。各个招聘平台、企业也都纷纷推出线上招聘。这一次在云上的除了投简历,还有云面试,云签约,甚至云入职。
虽然经常听到使用云端设备的时候,会遇到服务器被挤爆,平台卡顿等现象,但高效率的平台恢复和多选择的应用软件,也并未带来过多影响。数字技术实际上是一个浪潮,它在不断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垂直领域,不管是医疗、教育、交通、金融都在慢慢的渗透,疫情是一个加速器,推了一把。等疫情结束了之后,外在的强制的条件消失了,但长期的趋势是不会变的。
云端实录——生活百态云语录
游戏达人屈可鑫:(快让我做)夜店里最闪亮的那颗星
夜店品牌负责人宋威广:(只要直播就有)百万级在线人数
DJ阿达:平常生活,我可能不知道我有多少粉丝,直播才发现
老师周逸清:他们都说我长胖了,珠圆玉润
孙小宝妈妈:(小宝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云课堂
服装店主吴楠:扛一扛就过去了,快了吧?
网购达人赵婉清:留下来一个差评,对他才是损失
医生赵丽娟:我就是属于比较较真的
医生史冬梅:医生最讨厌病人照的歪歪扭扭的化验单
摄像李仇豪:孙悟空不压了年也出来了
本周六晚21点45分凤凰卫视中文台
《在云端的日子,疫情时期数字化生存实录》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