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共同主办的“学院日”活动“新时代中国电影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主题论坛在线上举行,七位来自影视学科的著名学者和影视行业的资深行业从业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影视教育如何为行业输送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副系主任齐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君健三位学者和文投控股常务副总经理蔡敏就“影视创意制作人才培养”这一话题进行了对谈。
三位学者认为,优秀的创意制作人才,是用好的试听手段,讲述结合时代发展或触及人类心灵的好故事的人。蔡敏认为,“好的电影创意制作人才应该让电影作品更加产业化,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接受它,认可它,能够充分地对我们生产的内容抱有期待”。
而面对迅速变化的电影行业和电影学科教育,杨乘虎表示,打造电影强国、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需要高校、行业、社会组织三方力量共同努力,双向奔赴,去搭建和探索更多元的合作,在多种维度上找到共赢的未来。
齐虹认为,虽然胶片时代已然过去,但对审美的追求不能改变,是新时代中国电影创意制作者需要秉持的原则。梁君健则呼吁社会各界对影视及电影人才培养的重视。蔡敏作为行业的经营者,表示希望能够跟各个专业院校共同推动影视人才的培养,以支持作为影视行业的文化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总支常务副书记、教授高雄杰两位学者和保利影业制作与发行中心总经理汤博晖及光线影业人力总监王鑫针对“影视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展开探讨。
汤博晖将“影视运营管理人才”的能力归结为“挑得对本子,找得着票子,组得起班子,卖得了片子”。王鑫则认为无论是创意制作人才还是运营管理人才,都是“内容人”,都需要对内容有敏感度,而目前专业院校对影视运营管理的培养更需要实践的历练。杨乘虎认为,要充分认识到两类人才参与这个产业体系发挥作用的方式不一样,行业应该充分释放“内容人”的智慧优势,发挥运营管理增值其效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各位嘉宾也为想从事影视运营管理的年轻人提供了许多切实的经验和建议,并一致认为,新时代对影视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学科和行业、企业共同的任务与责任,企业的诉求反馈到校园,校园的人才精准地对接,才能形成全行业的良性循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
编辑/崔巍
[北京头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