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记者刘笑笑王悦图/半岛记者吴璟
今年年初,国产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登上大荧幕,一举拿下46.55亿票房,被誉为是开创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作品;前不久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45亿,成为又一现象级影视作品……优秀的影视作品的背后,是日臻完善和规模不断扩大的中国影视工业体系。然而,繁荣发展的背后,影视后期人才的匮乏问题已暴露出来,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8月27日,作为青岛国际影视博览会的重要板块活动之一,中国影视工业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影视后期产业发展青岛会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国内外影视工业行业及专业院校专家汇聚一堂展开讨论,希望能推动制订适应中国国情的影视后期人才体系发展战略,为中国影视后期产业培养输送专业性工业化人才,从而推动中国影视工业化进程。
人才匮制约电影工业健康发展
论坛上,国家一级导演、上海市人民*府参事室参事江海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丁友东,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副理事长、视点映画总经理庄严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江海洋表示,以高新视频为标志的电影4.0时代已经来临。在一个视听阅读的时代,人们要完成最为极致与完美的视听体验,电影院、电视是视听效果的终极之地。而后期制作已成为所有影视作品基因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影视作品是集体智慧的作品,最近我看了《流浪地球》制作的纪录片感慨良多,一个部门的核心团队,从剧本的基本情节入手,在拍摄前对未来影片所有的视听体现做了细致、扎实的推演和设计,不单是导演,编剧、摄影、美术,还有以视效总监为首的技术骨干团队。这部戏今天取得巨大的票房成功,绝对不是撞大运,而是它们真正践行了电影4.0版的工业流程。”江海洋认为,今后,影视后期产业必须从前期剧本开始,并始终贯穿在这部影片制作的全过程中。树立前期意识,是当下影视后期产业的战略思考和行动准备。他希望能有效地加强学校和影视产业间的协作与配合,为中国电影的后期产业,乃至整个影视工业不断地培养专业性的、复合型的影视工业人才,推动整个影视产业的长期发展。
丁友东认为,中国的电影基本上与世界是同步的。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过程当中,电影工业化是必由之路,但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电影工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影视专业,但相对于电影市场的这种快速发展,影视人才培养体系还是滞后的。面对困境只有迎难而上,培养更多满足电影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他认为特别需要发挥企业在影视制作实践经验和标准化等方面的优势,一起参与到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从而使得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更加符合电影工业的需要。
庄严说,近年来,各大国内外主流影视活动都提出了幕后为王、影视工业化等主题,影视后期产业是非常好的践行幕后为王、影视科技以及影视工业化的影视生态环节。推动影视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我们现在极度缺乏对产业了解、热爱,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包括具备工业化气质的后期人才。这个问题需要产业和院校共同努力解决。
高等院校需转向产业思维培养正规*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副理事长、BaseFX全球副总裁谢宁,北京印刷学院国际产教融合研究院副院长朱巍,好莱坞著名视效艺术家JeffOlm,数字王国视觉特效总监、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影视剧视效业务负责人周逸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等分别围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外影视人才标准的差异与借鉴,中国影视后期产业人才生态建设等主题,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BaseFX全球副总裁谢宁
谢宁以“从影视后期产业看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为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目前制约中国影视后期工业化的瓶颈问题还是产业化人才结构性的断层。一部《流浪地球》的成功,不能说明中国影视行业已经步入飞速发展阶段,反倒暴露了影视后期人才缺乏的严重问题。“只有实现*府、校园、产业三方的共同协力,才能打造影视后期制作的产业大*,实现中国影视的良好发展事态。”谢宁提出,当今影视行业缺乏的是既要有艺术修养,又要懂软件技术,还要有服务意识的人才,他们是既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又要有工匠精神的国际复合化人才。高等院校需要转向产业思维来培养正规*,特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