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培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春晚小品四十年从辉煌到落寞,不是演员演得
TUhjnbcbe - 2023/3/15 10:48:00
寻常性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48769.html

PS:校对生孩子去了,欢迎大家帮忙一起挑错别字,感谢!!!!


  各位看官兔年吉祥。


  每年春晚都是很多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节目,“春晚的小品越来越没意思了”也是每年定然会讨论的一个话题。


  各位同胞,你们之中有多少人自从赵本山退出春晚舞台以后,没看春晚了?


  相信会有很多吧?


  是不是觉得现在的小品越来越没意思了,网上有一部分网友评价:


  现在的小品演员更注重形体表演,而不注重台词和内容,以前的小品,光听台词都能乐出来,现在的小品,你不看都不知道演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可能是小品没落的原因之一,但是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小品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将近40年,这四十年来风云变幻,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品没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观众们变了。


  一、


  小品诞生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的背景,注定它的出生就是辉煌。


  起初,小品并非一个特定的“节目”,而是艺术院校在招收学员的时候,老师出的一个即兴表演的题目。


  年1月12日,央视春晚总导演*一鹤、邓在*召集了马季、王景愚等人,在北京的燕京饭店房,策划举办第一届的春晚。


  经过商谈之后,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担任主持人。


  并且要求,每个主持人都拿出一个节目来,王景愚自告奋勇的表示,自己表演有一个根据早年自己经历改编的一个小节目。


  王景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条件非常艰苦。


  没多久又赶上了三年灾害,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后来他被邀请到广州演出,生活条件开始变得好了起来,能吃肉了。


  有一次他吃罐焖鸡的时候,因为鸡炖的不烂,怎么咬也咬不动。


  然后就激发了他的灵感,创作出了哑剧《吃鸡》,因为时间有限,在春晚的舞台上,王景愚仅仅表演了最精华的一部分。


  没有真的鸡,仅一人一桌椅一个空盘子,道具虽然简单,甚至不发一言。


  但是王景愚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触动人的神经,使人有所悟而发笑,而叹息而思索,表演的十分精彩。


  第二年春晚,*一鹤依旧担任春晚导演。


  *一鹤与陈佩斯的父亲陈强关系不错,没事的时候还能聚在一起吃吃饭,喝喝小酒。


  而彼时的陈佩斯已经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演员。


  其中,《夕照街》中的“二子”就是由他扮演,这也是内地第一个喜剧角色。


  *一鹤知道陈佩斯的喜剧天赋比较高,就邀请他为春晚出个喜剧节目。


  那时候的陈佩斯与朱时茂关系不错,两人经常一起走穴,所以陈佩斯在选择搭档的时候,自然也就选择了朱时茂。


  听完*一鹤的要求,陈佩斯心里有数了。


  与朱时茂一起在北京的一个招待所,住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创作出了剧本《吃面》,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诞生了。


  这个小品诞生的经历非常坎坷。


  陈佩斯改了三次才过稿,中间甚至因为被春晚节目组否定,陈佩斯与朱时茂还跑路了,最后还是被八一电影制片厂领导派人,寻找才给劝了回来继续创作。


  最后一次彩排的时候,这个小品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逗得前排的观众哈哈大笑。


  陈佩斯心想这下总算没问题了吧?


  然而把本子交上去的时候,又遇到了麻烦,央视的领导认为,这个节目很俗套,缺乏教育意义,不适合在春晚这样大型的舞台上出现。


  距离春晚直播还有半小时了,这个节目还没定下来。


  没有哪个领导人敢同意,怕产生不好的影响,最后成了那个背锅的人,最后还是*一鹤导演,顶着巨大的压力,表示:“上,出了问题算我的。”


  《吃面条》这才被搬上舞台。


  事实上证明,俗套是对的,大多数老百姓看春晚就是图个乐呵,图个过年的气愤,看春晚也不是为了学习东西。


  《吃面条》的成功,让导演组信心大增。


  年,中戏表演班一个平常练习的戏剧小品《卖花生仁的姑娘》,被搬上春晚,获得了一致好评,从这时候开始“小品”就成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


  其特点就是活泼、诙谐,非常符合节日气氛,它一出生就是巅峰。


  二、


  小品的辉煌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陈佩斯、朱时茂为代表,在《吃面》之后,很多演员也加入到小品的创作中来,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小品演员。


  比如赵丽蓉、宋丹丹、巩汉林、*宏、郭达等等,但是其中最受观众喜爱的还是陈佩斯。


  朱时茂与陈佩斯连续登录11年春晚,每年的节目都非常受观众喜爱。


  而两人也确实非常的有能力,能够把失误变成经典。


  年,两人在表演《主角与配角》的时候,就发生了重大的失误,“主角”朱时茂在拔枪的时候,不小心把枪套的皮带弄断了。


  因为是现场直播,两人绝对不能停下来。


  朱时茂的内心十分慌张,他又不能与陈佩斯沟通,因为他正在说台词,如果他贸然递眼神,或者怎样都会打断陈佩斯的节奏,从而发生演出事故。


  最后,朱时茂一边表演,一边把手背过去给枪带打了结。


  也正是这个失误,却成就了小品的经典。


  因为陈佩斯比朱时茂高的原因,朱时茂背着正好的枪,到了陈佩斯身上,却吊在了他的胸口上,看上去非常的滑稽。


  这样一来,对比更加的明显了,观众们笑的更欢乐了。


  “小品”成就了朱时茂与陈佩斯,但是最后他们二人最终却黯然退出春晚的舞台。


  一次陈佩斯在逛街的时候,发现了自己小品的光盘。


  而自己从未进行过授权,经过调查发现,光盘的出品方是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这让陈佩斯很是气愤,拿着光盘到处投诉,却没有人给他说法。


  最终,陈佩斯一怒之下把这家公司告上了法庭,最终他与朱时茂两人获赔了30多万,从这以后两人在也没出现过春晚的舞台。


  而小品经过十年的发展,涌现了很多小品人才,这就到了小品的第二个辉煌阶段。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小品王”赵本山。


  三、


  其实,早在年,赵本山就已经站在了春晚的舞台上,但是他从年开始,才正式成为春晚小品的“一哥”。


  这年也是陈佩斯“消失”的第一年。


  因此坊间也有了一种传言:陈佩斯的小品比赵本山厉害。


  两人并没有可比性,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小品表演艺术家,而且两人的创作风格不同。


  相比陈佩斯肢体的诙谐,赵本山的特点则是在台词上,基本上每个小品都会有金句爆出,至今人们都记得:


  情不够,钱来凑,有钱身后一群狗,没钱社会路难走。


  情不够,钱来凑,有钱身后一群狗,没钱社会路难走。


  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


  .......


  陈佩斯是小品的奠基者,赵本山则把小品带上了另外一个高峰。


  赵本山之所以能够那么成功,也是因为经过几年的发展,小品已经成为春晚舞台最受欢迎的类目,出了很多小品人才。


  像是赵本山的搭档宋丹丹、范伟、高秀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另外,赵本山背后还有一个高人——何庆奎,他是高秀敏的老公,也是著名的编剧,赵本山很多出名的小品都是出自他的手中。


  比如《卖拐》、《卖车》等等,非常的有意思。


  不过,赵本山比陈佩斯聪明,没去打官司,还利用自己的名气,收拢了一群人才。


  而且他的运气也好,演了一段时间小品,累积了名气之后,就开始转型。


  年,赵本山成立了辽宁民间艺术团,也就是本山传媒的前身,开始进*乡村影视剧领域,获得了空前成功。


  那几年赵本山的事业突飞猛进。


  自己是春晚舞台的常青树,名副其实的小品王,还搞了一个叫《本山带你上春晚》的节目,让众多弟子竞争。


  不仅自己上春晚,还能带着自己的徒弟去。


  年,在赵本山的带领下,“小沈阳”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演了小品《不差钱》,直接火边了大江南北,据说一年就给本山传媒带来了好几个亿的收入。


  现在小沈阳还在吃这口冷饭,在年的时候,自导自演了电影《不差钱》。


  可惜无人买账。


  赵本山第二个聪明之处,就是在年宣布主动离开春晚舞台,他的意思是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的演员。


  这话说的非常漂亮,而赵本山心理也确实有这样的心思。


  在春晚那些年,连续拿了十多年的一等奖,估计他也腻歪了,而且还成功创办了庞大的本山传媒,自己身体又不好,不如主动退位。


  在离开春晚以后,赵本山也确实对青年演员有过指导。


  四、


  年,*、*的小品《扶不扶》之所以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受到了赵本山的指点。


  最初剧本里是没有交警这个角色,*最初的想法就是加入一些外太空的元素,而赵本山则认为小品最好要归到生活中去。


  在他的建议下,*删掉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加入了一个交警进来。


  除了整体框架,在赵本山的建议下,*对一些台词还进行了修改,比如*扮演的大妈在摔倒后,本来的台词是:


  “你这小伙子怎么回事啊,瞅你把大妈给撞的。”


  这句话指向不明,因为剧本里的主题是想表达大妈是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坏人。


  于是赵本山就把这句话改成了:“你是个好孩子啊,要是别人撞完我早跑了!”


  一句话就说明了老太太不是故意恶人,而是真的糊涂了。


  这句话不仅仅逗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还为后面的剧情做了铺垫,不得不说赵本山确实厉害。


  《扶不扶》播出以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这时候就有人评论,*就是接班人,他会在让小品在春晚的舞台上,再次绽放光芒。


  可惜,*让人失望了,并没有让小品继续辉煌下去。


  因此很多人把小品的没落,归结为后来小品演员的水平不行,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在一些喜剧大师眼里,小品的没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更是一种必然。


  赵本山后面几年的小品,也没有之前那么受欢迎了。


  早在年,陈佩斯也对小品越来越难看发表了看法:


  “这种形式从年春节晚会到现在,这么多年还没过去,本身就挺奇怪的。所以别怪他不变,他早该变了,早该过去了。就跟一个浪头拍过来,它不落了,定格在那里,你也觉得别扭。你说这是真的假的?这浪头起来了它一定是要落的。”


  小沈阳自从《不差钱》之后,也少有佳作,最后更是直接退出了小品舞台。


  其实,小品从辉煌走向落幕,不是谁的原因。


  只是一种时代的更迭,以前人们精神物质匮乏,随便说个笑话都能笑半天,而如今的人们经历过网络轰炸,很多段子都看过。


  这就给创作者很大的压力。


  说白了,就是人们的笑点变高了,在加上央视舞台特殊性,要有教育意义,某种角度上也限制了演员的创作。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小品仿佛像是一个“公式”。


  看中了开头,基本上就能猜中结尾,用小沈阳的话来说,现在的小品都是喜头悲尾。


  这样的小品,不仅观众不喜欢,一些优秀的创作者也不喜欢。


  这也是为啥,后来大家看不到小沈阳不演小品的原因,随着老一辈演员从春晚的退出,估计以后在春晚的舞台上,很难看到纯粹的小品演员了。


  比如今年的春晚,谁也没想到最好看的小品,竟然是王宝强的《马上到》。

 现在的小品更像是舞台剧,道具越来越复杂,服饰越来越花哨,剧情越来越拖沓.......


  真的很怀念,以前那种一张嘴,一把凳子,一张桌子,一个盘子,就能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的小品了。


  这种小品,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了......


  其实,不仅仅小品如此,现在过年大家都觉得不如以前有意思。


  现在的小孩子,很难想象他们的父辈们,小的时候过年有多么快乐,尽管那时物质条件匮乏,但是精神世界却无比的快乐。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人把“年味淡”归根为现在生活条件好。


  以前家里穷,平时舍不得吃的一些东西,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够买来解解馋,平时穿不上的新衣服,也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够买一身......


  可事实上,“年味淡”与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并没有多少关系。


  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同样富裕,但是在现在他们过“圣诞节”的时候,依旧像小时候那般开心,欢乐。


  就连我们中国有一些人也会凑热闹。


  人家的物质生活更富裕,富裕绝对是“年味差”的原因,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太忙了。


  以前有一句老话,过了腊八就是年,基本上整个腊月,正月都是在过年的气氛中度过。


  而现在呢,有相当一部分人,回家过年都是请假。


  即便有年假的人,也只有七天的时间,过了初六就得匆匆忙忙的去上班了,家远一点的路上再耽搁一段时间。


  试问这般匆匆忙忙,怎么可能感受到过年的喜悦呢?


  怎么可能有耐心看春晚呢?怎么可能在小品中得到欢乐呢?或许某一天小品也会有在晚会上消失的一天,会增加一些从未在春晚舞台上出现的艺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晚小品四十年从辉煌到落寞,不是演员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