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来结合案例来给大家介绍“匹配剪辑”的定义和“匹配原则”:
一、什么是匹配剪辑?
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雷·洛夫乔伊剪辑的《:太空漫游》中的这一组镜头,相信大多数影迷应该都有影响,而这一幕也会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镜头切换之一。
00:13这一幕的镜头切换,从被原始人抛上天的骨头到太空中遨游的宇宙飞船,从地球的蓝天白云到宇宙太空的无垠黑暗,这鲜明的对比清楚地表达了导演要表达的含义:
人类起源时期用来探索未知区域的的简易工具,现在已经发展到探索宇宙奥秘的精密飞船,虽然画面中没有任何一丝赞叹与一声评价,但是“无声胜有声”,人类如今的伟大与进步已经不能再用言语来形容。
而这段著名镜头剪辑手法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匹配剪辑”,所谓的匹配剪辑就是:
匹配剪辑(matchcut)是指利用镜头中的逻辑、类别、景别、角度、动作、运动方向的匹配进行场景转换的剪辑方法。这种镜头转换手法能够跨越镜头变化所产生的不连续性,不仅能够连贯流畅的连接不同的时间、场景,还能够带动观众情绪的起伏。
二、什么是剪辑原则?
既然我们已经定义之中了解到,匹配剪辑就是利用某种元素的匹配来组织两组镜头之间的关系,那么到底是怎么或者是什么程度的镜头与画面是恰当的用来进行场景转换的?这个标准用体现在什么地方?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匹配原则。
其实匹配剪辑剪切的画面之所以让我们能够觉得合理,主要还是依赖于视觉连续性,即人的视觉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而不是离散的碎片;所以在影视画面中的形态、色彩、影调、运动等构成因素的综合演变,是形成视觉连续感的基础;这些因素的冲突对比或大幅度变化,形成的则是视觉上的冲击。
举个例子,大家是看到圆形物品容易联想到篮球,还是方形的物品容易联想到篮球?
结果显然易见,当然是圆形的物品更容易让我们去联想到篮球,也就是说以圆形物品的画面镜头拼接篮球的画面,对于方形来说不显得突兀,更加合理,在视觉感触上我们的大脑也更容易接受此类的变化。
基于以上的概念,那所谓匹配原则,就是指前后镜头中包括色彩、影调及运动的方向、物体的相对位置、视觉的注意中心、视线的方向诸要素,均保持统一并前后呼应。而这又引出了我们下期的内容,视觉要素的匹配。
这里是磨金石教育,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帮助,喜欢剪辑、影视的小伙伴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