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12天的学院巡礼正在进行中!让小招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各个学院,了解各个学院。今天小招将为大家介绍的是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快跟着小招来看看吧!
学院概况
学院历史
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始招生
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始招生
年科学教育专业开始招生
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开始招生
于年5月30日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启动并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学科实力
学部学科专业交叉特色明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优势突出。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与任务驱动的科研,不断取得新突破。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余项,成功获批首个面向教育行业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国家自科基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第一个重点项目且连续三年立项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一。科研总经费达2.6亿元,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技术转让与市场推广等渠道获得4亿余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部,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获批发明专利69项、软件著作权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
人才培养
学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社会声誉高。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总体达90%以上。多名毕业生进入北大、清华、浙大、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著名学府深造,升学和出国率达30%以上。一批毕业生被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中影集团、三大通信运营商、科大讯飞等名企、省级示范高中和各大传媒机构录用并获用人单位好评。
专业介绍
学院现在有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五个本科专业。
教育技术学
年开始招生,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工类专业。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综合改革专业。在线教育、智慧校园、慕课和电教等与这个专业密切相关。
本专业培养思想道德高尚、师德师风端正、学科知识扎实、教学能力过硬,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和较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表现卓越的学者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专家型教育信息化建设者:身体心理健康、人格品质健全,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担当作为、创新思维活跃,具有突出的反思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坚实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技术与媒体、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研究、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学习、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机器人、教育游戏设计等。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主要到各生源省基础教育单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工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副省级城市和地市重点中学工作。其中,公费师范生工作一年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非公费师范生毕业当年可考研攻读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学习产业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全面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核心技术和研究方法,熟悉本学科领域相关*策法规、前沿热点、发展趋势以及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交叉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对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具备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研究与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正式与非正式教育体系中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以及可以继续攻读教育技术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高一级学位的合格预备生。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技术与媒体、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教育机器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游戏设计、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就业呈现选择面宽、多元化等特点,多数可选择出国(境)留学或在国内“双一流”高校和著名科研院所继续深造读研,也可在行业领先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就业,以及面向各级各类教育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随着信息化战略的持续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到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奇虎等互联网名企、教育信息化领*企业工作,以及保送北大等名校和出国(境)留学的毕业生日益增多。
数字媒体技术
年开始招生(华中地区首家),隶属计算机学科,具有文、理、工、艺等学科交叉特点,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结合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年入选首批“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年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动画、游戏、视频特效、虚拟现实等是这个专业的符号。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艺术欣赏水准与创意思维、较强工科创新设计与实践开发能力,具备良好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素质,能胜任影视与动画设计制作、虚拟现实与游戏开发、人机交互系统研发、网络新媒体设计开发等工作的交叉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造型基础、色彩、摄影技术、艺术考察写生实践、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动画设计原理、三维动画技术、编导基础、广告设计、Maya基础与建模、游戏技术基础、Unity应用开发、影视后期与特效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UI交互设计、人工智能、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数字媒体项目管理。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其中30%左右学生成功出国(境)留学或在国内重点高校攻读研究生。毕业生适合到互联网企业、文化传播机构、新闻传媒或融媒体机构、影视、广告或动漫公司、游戏或软件公司、教育与培训机构、机关事业单位等相关岗位,从事信息内容或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及项目管理等工作,或自主创业。近年有较多毕业生被央视、湖南卫视、中影集团、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VIVO、小米、盛大网络、网易游戏、澎湃新闻、梨视频、唯品会、西山居、字节跳动等多家知名单位录用。
科学教育
年开始招生,隶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的教育学类专业。面向博物馆、科技馆、科学教育、科普企业等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该专业拥有一流的国际化师资,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称号。创客教育、STEAM教育、3D打印和教育机器人等是专业的特征符号。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科技与人文底蕴,掌握扎实的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较高的项目策划与管理水平、开阔的学术视野与良好的合作精神,具备在正规学校教育及非正式教育体系等多种情境下,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从事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技术研发、产品创制、实践应用、绩效评估,普及科技知识与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基础、自然科学总论、社会科学总论、科技史与科技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科学、教学设计、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科教影视编导与创作、展陈设计与创意、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研究方法、公共科学活动设计、STEAM与创客教育、数字科普资源创作。
本专业是因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提升的强劲需求开设的新专业,设有“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科教媒体设计与创意”“信息技术与科学传播”三个培养方向,目前已招收4届学生。专业发展及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数字科教产品研发、科学教育与文化传播、新技术教育、创客教育科技、互联网等行业领域领先企业以及网络新媒体科普教育机构,电视、广播、出版社、报社等传统科普媒体,各类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各地科协、中小学校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创意设计、产品制作、策划推广、咨询服务、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创客教育、行*管理、人才培训等工作,也可选择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攻读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专业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或自主创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年开始招生,隶属计算机学科,以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创新研究为特色,在系统科学及方法论的引领下,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信息学科、教育学科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知识、具有教育大数据应用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年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科学人文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教育领域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发掘、展现、应用管理等技术,具备教育大数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能在相关行业从事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可视化处理、分析预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据科学导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大数据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仓库理论与实践、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Python/R语言数据处理、用户分析与推荐算法、分布式与云计算、信息论、信息安全、时间序列分析、贝叶斯方法、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处理、教育测量与统计等。
本专业是响应、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国家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而开设的专业。专业发展及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范围覆盖教育、电子*务、金融、电信、互联网、科技等相关行业领域,就业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高新企业等相关机构,就业岗位主要从事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可视化处理、分析预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或自主创业。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继续攻读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硕士学位或选择国内外其他高水平大学攻读数据科学方向的研究生。
人工智能
年开始招生,隶属于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包括智能学伴、智能导师、智能推荐、自动解题、机器理解等典型应用。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科学人文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智能信息处理与分析等技术,具备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管理和开发能力,具有从事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设计、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最优化方法、时间序列分析、博弈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云计算、分布式与并行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导论、数值分析与计算方法、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大数据技术、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Python数据处理、推荐算法与应用、知识表示与处理、神经认知科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大数据与智能学习分析、教育信息处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统计、量化学习等。
本专业是响应、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国家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而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发展及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范围覆盖教育、电子*务、金融、电信、互联网、科技等相关行业领域,就业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高新企业等相关机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领域从事智能搜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等相关岗位的研究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面向中小学从事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或自主创业。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继续攻读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相关硕士学位或选择国内外其他高水平大学攻读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
优秀学生
刘昕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专业届本科毕业生,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研究生,“校长奖”获得者。她成绩优异,连续三年排名专业第一,荣获国家奖学金(两次)、校长奖学金、博雅奖学金;获国家级、省级等奖项50余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教育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获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此外,她还主持1项校级并参与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CSSCI论文1篇、C扩论文一篇及五篇学术会议论文,曾赴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交流。
王秋菊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届本科毕业生,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攻读研究生。本科期间,她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校三好学生”、校博雅奖学金;曾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中南赛区一等奖等奖项。
李玉聪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科学教育专业届本科毕业生,现保送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科学传播方向攻读研究生。大学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永林奖学金、似鸟国际奖学金、海外交流奖学金等10多项奖学金,荣获“校三好学生”“校创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刘一泓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级本科生,学生会主席。曾获年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在年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沈阳站)获金奖,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获省级三等奖。
优秀校友
孙宁
华中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现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届毕业生,从事电视行业近20年,资深纪录片导演。年成立以创作优秀纪录片为宗旨的河南良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精品纪录片和自然类电影的创作。该公司是目前中国最职业和专业的自然类纪录片摄制机构之一。年开始组建团队拍摄大型野生动物纪录片《大天鹅》。该片荣获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奖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第一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金红棉展映”展映优秀纪录片、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于年2月在央视CCTV-9晚8点*金档播出后广受好评。其导演的中国首部全景声自然电影《鹭世界》获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十佳提案”、第四十七届“国际艾美奖”特殊贡献殊荣、第二届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最佳艺术创新奖”、26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长片十佳作品等荣誉,并于年元月在全国公映,获得良好口碑。孙宁在大学期间热爱摄影艺术,坚持学习钻研中外优秀纪录片创作,并作为学院篮球队主力队员带领球队屡获佳绩。他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