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鱼哥让写经验贴的消息的时候非常的惶恐,我是个对时间没有概念的人,去年看上岸学长学姐经验贴的日子仿佛就是昨天,没想到今年也能够侥幸的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1
自我介绍
我是二战考生,报考的是文化研究院的电影理论与批评专业,初试成绩是分,*治72,英语57,专业一,专业二,总分排名第三,但是因为专业二比另外两个分数一样的同学低,所以排到了第五。我的本科院校是一所非常普通的二本院校,专业是戏剧影视文学,所以对考试的内容不是特别的陌生。第一年备考的时间非常的晚,加上学校里有很多事情,自己也抱着一种观望的心态,所以专业二没有考完就放弃了,出考场后看到鱼哥的朋友圈,押中了大多数题,当时心里想的其实是这小子不会是偷看题了吧(狗头)。
首先想跟大家说的是关于备考环境的选择,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大家一定要有一个不会给自己造成打扰的环境,我备考的时候非常的倒霉,在学校图书馆的时候恰逢学校参评,每天跟保安大爷还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斗智斗勇,有时候不到五点多就起来占位,身体实在是吃不消,二战的时候更加悲催,寄宿机构和他们的房东因为利益关系天天找我们的麻烦,在我们隔壁*训,团建,卖楼培训,往我们楼里扔烟雾弹,断水断电,警察城管还有其他各种部门前脚接后脚的来,但是都没法解决问题,到了考前两个月的时候,我们被扫地出门,不得已花了好几天时间换了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选择,不要让外界影响到自己的状态。
2
复习安排
关于英语:
我的英语成绩不是特别的好,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还差了很多,所以这里就不给大家分享失败的经验了,只提醒大家注重好真题和单词,利用好一些软件,像墨墨、欧陆词典,找到适合自己的。
关于*治:
*治的备考我只用了肖大爷的《精讲精练》和《题》,以及最后肖大爷超神的《肖四》和《肖八》。大家*治复习的时间不用开始的特别早,但是也不要像一些人说的那样从10月份才开始,可以利用零散时间来复习,我自己是把做《题》当作缓解疲劳的东西,尤其是到后期做这种有固定答案的东西会觉得开心多了。至于徐涛的网课我在第一年的时候看了一点,尤其是*经部分,对我这种理科生来说还是很便捷的学习方式,掌握好选择题是得高分的关键,至于大题就交给肖大爷。
关于专业一:
我自己在备考过程中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所以导致在专业一上画的时间非常的少,尤其是后期参考书目换了之后,我也只草草得看了王一川的《艺术学理论》和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以及专业二需要看的小灰皮,其他的参考书都没有看,美术史更是没有复习,重心一直在赵斌的《艺术概论》上,所以在名词解释部分都只记得有了解过,但是没法非常完整和详实的答好。虽然分数不是很高,但是我还是想和大家说一下我个人关于专业一的看法,我觉得北电在题目的考察上非常的灵活,并且不想要书本上千篇一律的答案,想要看到考生自己的想法和个人积累,这也是我非常推崇赵斌老师的《艺术概论》的原因,这本书和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比起来更加的深入,有着更深入的观点,但是缺点就是不成体系,没有《艺术学概论》那样有条理,所以大家可以用这两本书补充来看,用《艺术学概论》来形成自己的一个框架,再用《艺术概论》中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观点来补充,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王一川的《艺术学原理》大家可以也着重看一下,可以让大家将一些艺术学的知识和中国的艺术传统结合起来,这也是考试的一个方向,今年的论述题的第一题其实有相似的观点在这本书中出现过。
再者就是电影史方面的知识在专业一中出现了一个名词解释和一个简答,大家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