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培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策影视交流会纪要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时间:3月18日

公司介绍

去年的情况:正式财报上,90%的概率有4亿净利润,40亿左右营收。这个财报是去年影视行业、影视内容公司里最好的,有些三四百亿市值的公司财报比我们差一点。

去年一开始比较难受。第一部剧3月29号开机,Q1没干活,都在筹备。开机还是顶着横店的防疫压力,在所有项目组里第一个开机。我们年的开机量不会比年少,估计15-20部。

目前的情况:整个状况可以延续。去年,中国电视剧市场开机量下滑近20%。华策的项目开机量从项目数来看比年多6部,上涨幅度超50%。从集数来看,上涨幅度约20%。整体集数变短,我们努力做短小精悍的产品。去年我们共播出13部,生产的17个产品大部分会在年确认。保守估计年业绩有20%左右的增长,去年4亿,今年4.8亿的基础还在。

行业:下游可能会形成4+4的格局。

爱奇艺卖掉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芒果崛起,进入第一梯队。我们去年贡献了芒果电视剧播放量前三名,合作会持续加深。年,我们的订单将分布的更加均匀,优爱腾芒或多或少都有几部,订单侧压力不大。

下游新平台崛起:南瓜电影、西瓜视频、B站、咪咕文化(视频、音乐等5大板块)。咪咕可能会成为核心力量。我们和新4家或多或少有业务上的协作:和咪咕音乐上的合作、和南瓜电影打偏男性像的产品、给西瓜视频片单的底单。

影视行业环境会好一些。今年可能会有一家上市公司,他们的逻辑和我们有非常大的共振。年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大幅改善:下游分散,购买力变强,资本也愿意重新投入,我们这个环节变得更稀缺。我们在第一梯队的地位还可以,和老二、老三3年平均开机量比,我们是他们的2-3倍,占第一梯队20-25%的产能。

电视剧业务:定位于公司现金流、收入、净利润的安全垫,每年15-20%稳定上涨的基础。年影视剧集单价可能上调,我们将面临量价齐升。

电影业务:1)定位转变为全媒体内容提供商。公司主业有隐形天花板,业务风险低、挣钱容易,活下来容易,但到一定程度会遇到瓶颈。华策的电影业务在今年春节档发力,《刺杀小说家》没有大幅超预期,但符合内部预期。后面还会推出第2、3部及相应衍生剧。初步预估这三部带来10-15亿的净利。第一部打平、构筑核心粉丝群,已经非常成功了。今年春节档竞争激烈,整体表现没有掉队。

2)影视IP核心运营服务商:IP运营方面探索会非常大。①内容侧的拓展先从电影开始。除了《刺杀小说家》,还有《寻秦记》、《反贪风暴》,在一开始就规划了产品的IP化路径;②《刺杀小说家》核心人物是虚拟形象,在IP运营过程中,我们把核心角色虚化,方便未来IP授权。

3)目标:在3-5年内成为电影内容制作公司前三名。《刺杀小说家》的操盘模式下,在上映前我们就知道无论几亿票房都不会亏。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是80%的权益比例,创作人员有20%。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不断把股权进行分发。票房差,我们也能挣钱,票房好,我们有向上的弹性。我们到上映前还能保证4成的股权比例,这是非常好的电影内容侧生产逻辑。

短视频业务:1)拥抱中视频。面对B站,提供底库外,8-10分钟的中视频也是很重要的发力点。西瓜视频也在发力,是很重要的合作点。

2)短视频侧布局。去年成立了5家公司(网红培训、短视频创意制作、带货主播等),形成了小布局。很难在一两年内形成重要利润点,但它探索了一种可能性。

运营架构:1)对于新业务的探索,都以股份制公司推动。

2)版权、教育业务上市。

①版权业务。IP运营的核心业务板块。我们现在是版权业务行业老二(3万小时版权时长),以它为核心做IP孵化。版权业务去年有万左右净利,2-3年上市后做到1-2亿的净利。

②教育业务。上市公司占19.8%的股权比例。体量与华夏视听教育差不多,大概百亿市值。这两个都独立开始了预上市的培训和内部的规划。给我们带来的不是内部经营利润的叠加,而是在三四年后带来几十亿投资收益的增厚。我们希望通过它们的独立运作、上市,形成对公司主业的有效支持和产业链协同。

4.8亿的净利,20%的增长,是我们今年的底线。3-5年后,我们希望有10-20亿的利润区间。每年40-50亿的投资收益释放4-5亿,给大家稳定的预期空间,保证公司的稳健运营。

员工:两周前公布员工持股计划,很少有上市公司这么做。1)没加信托,没有杠杆。员工自己拿钱做了很小的池,20多人万左右,不考虑时间期限问题。如果我们真做到十几亿净利润,那么三五百亿市值是有戏的,现在压力不大。2)不希望有太高的利息成本。内部员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看的更细,现在终于到了相对踏实、稳定的点,团队有信心。

QA

Q1:电视剧行业生态变化,在销售价格体现出来了么?电视剧的定价机制是怎样的?

去年的净利率和毛利率都上涨,Q1和Q3最明显。

去年拍了17部剧,2部在拍摄前没拿到订单,7部是定制剧。1)定制剧。成本加成型,15-20%的毛利。渠道侧垫资,拍摄完80%的销售款到就到账了,风险敞口非常小,现金流也很好。2)版权剧。毛利率受产品好坏、IP强度、是否系列化影响。去年有些剧毛利率很高,单季度有三四十、甚至四五十的毛利。《爱情公寓》毛利超高,IP在我们手里,已经拍到第5部了。拍摄成本不高,主要在明星、场景搭建。但它是内部最高级别的,在爱奇艺排名第二。

自有版权分两种。1)卖都卖不出去,好多小公司都是这么死的。2)有很强IP的,资源把握度很高。华策这种IP有《爱情公寓》、《三生三世》、《锦绣》、《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亲爱的热爱的》。Q1上映的剧集不多(4部商业剧,和1部主旋律剧),其中有《你的时代,我的时代》,是《亲爱的热爱的》第二部。

Q2:核心IP有续集么?

好多IP小说早就写完了,后面是自己原创IP,也费钱,但比买强。买IP便宜的两三千万,《三体》这种顶级IP一两个亿,太贵了。所以自己要有开发剧本的能力,A股电视剧公司里具有能力的应该只有华策一家。

Q3:做电视剧转做电影比较困难么?

电影做电视剧的公司到现在没有成功过(华谊、光线),因为电视剧和电影是两个市场。电视剧ToB,需要很长积累。电影就前三名活得好,后面不挣钱。每年电影上映量比电视剧多,国内大概生产1万集电视剧(去年大概9千集),按一部40集算,有多部,但电影每年有六七百部,只有前10的电影挣钱,剩下全亏,所以大多数电视剧公司第一部电影都巨亏。

《刺杀小说家》表现还可以。1)是新IP,把短篇小说改成电影、小的宇宙很难。为后续做伏笔也很难。2)《你好李焕英》把大量的份额分发到各个院线,众人拾柴火焰高,它大概8千万拍摄成本,2.8亿议价转让;《唐探3》前几天70%的排片,很恐怖,我们只有10%;《人潮汹涌》远远低于预期;《侍神令》成本比《刺小》高,但特效水平明显不如《刺小》。

Q4:有段时间《刺小》上座率高,但排片低,为什么?

我们渠道弱。华策是电影的新兵,给《刺小》20%的排片,肯定上20个亿,给30%的排片,肯定上30个亿,影片素质很高。央8给了《刺小》4分钟的点评:它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标志性影片。华策在商业电影是高举高打的,往后看三年,我们可能成为很重要的参与者。

Q5:《刺小》成本是多少?

成本三个多亿,现在肯定是挣钱的。它分线下播映权、线上播映权、授权。线下占收入7-8成,后边还有两三成是其他带来的。只要票房超过8亿,就已经打平了。

《刺小》是自己主投、主控、主制作、主发行。产品角度它是可以的,第一部远超预期,《唐探1》票房才8亿。《刺小2》两年后春节档上,中间做衍生剧集维持热度,第二部二三十亿很容易。

Q6:《刺小2》成本会稍微低一些么?

我们只能往好了做,不会往下走。《唐探3》成本已经8个多亿了。《刺小2》票房预期只会比第一部好,第二部维持12亿票房,打平就可以了。20多亿票房肯定有,三部拍完挣10-15亿压力不大。

Q7:路阳和公司是怎样的合作关系?

我们是自由酷鲸的第二大股东,有20%的股份。我们通过投资绑定了《刺小》后8部电影的版权。这8部电影由我们主投主控(我们不让别人进,别人进不来),所以投的时候给了很高的溢价。路阳做的所有电影,我们有优先的股份分配权。

我们绑定了好几个导演,《地球最后夜晚》的毕赣,几个香港导演也都有合作。《寻秦记》是和*公司合作的,《反贪风暴》也是这个团队做的。

Q8:《寻秦记》、《反贪风暴》定档时间?

一个十一档,一个暑期档,最终定档时间还没定。暑期档比较适合《寻秦记》。它股权比例比《刺小》低,不是我们主投的项目。票房难超10亿,不是超大制作,但暑期档周期长、比较好。

Q9:和小芒电商的合作如何?

华策有先天的资源,三年拍40-50部电视剧,每部电视剧容纳10个消费品牌植入。过去这块收入一两亿,很少,因为电视剧可控度不高(从拍摄到上映品牌可能死掉),只能找有限的、大的、成熟品牌。后来发现,我们核心的能力是对新品牌的扶持,所以我们想把四五十部剧的广告和品牌植入与消费品牌做股权置换和优惠的投资条件。

我们不追求短期的广告营销收益,但需要找合作方把销售渠道解决。大电视剧要两年,小电视剧也要7个月,芒果综艺就1个月周期(短平快)。我们和芒果绑在一起,它出渠道、综艺,我们出电视剧、艺人、品宣资源,然后一起和消费品公司合作。

现在谈了5家,目标是凑足10家,最后以投资收益的方式呈现在财报上。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模式,核心是把电视剧作为大文化片。这很有爆发力,是内容电商逻辑的核心。

Q10:品牌来投广告,我们拿股权作为对价么?

是的。我们一部剧的广告植入市场报价万,一般新型品牌出不起。直接把万兑换成我们的投资,换少量股权就可以,我们也可以投入现金。

Q11:提供的是怎样的广告?

我们会做打包的组合,融合在一起的广告解决方案,相当于品牌露出。最近国产品牌发展速度很快,但广告是痛点。带货等是效果广告,跟结果挂钩,但它对品牌高端化的能力很弱,而我们有很强的品牌高端化能力。

Q12:芒果要加大剧集服务,如何更多的去切芒果这块蛋糕?

很难说怎么去切,因为芒果所谓的加大投入是因为遇到了发展瓶颈,靠综艺支撑流量上升很难,它需要电视剧供应链协助发展。去年我们占芒果电视剧采购的1/3,今年比例不会上升。我们产能有限,只能拍这么多。1/3的比重在单一平台太高了,我们在腾讯、爱奇艺远低于这个比例,占10%就不得了了。一个平台亿的采购,赚十几亿已经非常难了。芒果10亿的采购还需要过程,它所谓的大投入也就四五十亿。

Q13:和芒果合作如何进行题材的选择?

我们和芒果的电视剧用户群高度重叠,达80-90%。我们有核心的产品线(甜宠剧)适合它,所以后面的合作会多一些。

我们针对每个平台都开发独立的产品。和南瓜合作,就把面对都市男性精英的产品开发出来。和优爱腾(全年龄段、全覆盖)合作,可能没那么多限制。但也有倾向,喜欢迷雾剧场的人还是少量,用户群体相对窄。

Q13:《以家人之名》采购金额是多少?

采购金额三亿多,几百万一集,不算高,这种级别的产品正常要卖到多万。我们不把电视剧定位为暴利行业,这会吸引非常不好的竞争对手。我们要维持版权剧20-30%,定制剧15-20%的毛利水平。

1)效率:华策执行效率高,有工业化体系,产品生命周期短(同行5个月拍完,我们4个月拍完),成本上有优势;2)资金成本:公司是A股影视公司里报表最健康的,净现金接近20亿。自年,现金流入31亿,年有8亿现金流入。我们的资金成本4-5个点,同行大公司7-8个点,小公司12个点。只要把定制剧毛利率维持在15-20%、版权剧维持在20-30%,我们的利息就全付掉了。这样能保证较高的份额,然后通过几个系列化的核心IP去提高整体毛利率。这种产品有40-70%的毛利,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产品好是最重要的。《爱情公寓》爱奇艺、腾讯价高者得。《亲爱的热爱的》续集男女主都换掉了,播放效果也很好。《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也不错。口碑在、产品不会差、价格不会低。要追求稳定、高周转的现金流回报。不要占用太多现金流,要把更多现金流投到新业务发展上。

Q14:除价格外,作品在选择下游平台上有倾向性么?

我们会做平衡。对单一平台过度依赖,会导致产品失衡。每个平台3-4部剧,我们有针对平台的团队配合去做。

Q15:每个平台的剧都是独家的么?

现在基本都是独家,慢慢越来越独家。渠道侧以后70-80%要独家,非独家没有太大意义。独家对我们也好,收款难度低,不需要平台配合。我们一般账期给6个月,芒果1个月回款,腾讯1-2个月就给了,账期对我们帮助非常大。电视剧公司往往倒在现金流上,电影公司更惨。所以我们宁可自己做发行。票房先到我们账上,我们再给内容方、其他投资方分发,华策更看重现金流。

Q16:电视剧的客户情况?

腾讯、爱奇艺、芒果、优酷、5大电视台。

电视台越来越弱,慢慢变成小客户。-年,华策电视剧经常能播出4点几的收视率,现在能上1就已经很好了。大家不开电视了,开了电视也是智能电视。

Q17:大股东减持情况如何?

大股东不缺钱,质押率30%出头,没有过多压力去减持。就算有减持、转让,也会找战略投资人,不会直接留到二级市场。

肯定不会增持。教育业务大股东投大头,做三年的上市规划,这三年都是投入期,要烧掉三四个亿,没有钱增值。

Q18:有没有和芒果季风剧场对应的短剧团队?制作成本如何?

我们有团队。

正常情况下,短剧单集成本会上升。拍12集、24集、40集,时间上不是乘2、乘4的关系。拍12集可能2个月,拍40集可能就3个月。

电视剧、电影、网大最怕上了没人看。华策头部剧集有40-50亿次的播放量,其他的很多总播放量是一亿多。这很恐怖,因为产品成本差异只有3-5倍。对渠道侧来说,爆款、头部剧集最值,《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都直接拉升了芒果的流量,带来上百万新增用户。

Q19:剧集的单集的成本是怎样的趋势?

单集成本很难往上涨,下降是很正常的趋势,但有可能只发生在华策。

华策过去几年一直在做艺术教育,培养自己的摄影、灯光、编剧、导演、艺人,把上游各个环节内部化。1)艺人:去年连续出了几个还不错。2)音乐:华策1/3-1/2项目的片头片尾和中间Ost都是自己的音乐团队做的,去年有万净利润。3)后期制作:1/3项目的后期制作是华策自己做的。4)导演:很多导演长期签约,变成了华策高薪员工。

内部化不是市场议价,没有中间层层加税,成本下降。用内部艺人、导演的制作成本比聘请至少低30%,一般低50%。拍摄场地等硬性的还是市场议价。年,华策的高科技影城会建成,第一期10个影棚。产业链一体化打通后,会形成创作竞争力上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成本优势,这是长期趋势。

中国影视行业从一个草台班子、农业化的状态,快速进入工业化、互联网化、信息化。这个过程没有人走的比我们对,这在财报上看不出来,增加了潜在性。而且中国已经不存在出现下一个华策的土壤了。

Q20:怎么看电视剧中插广告?

主要是电视台,广电和中宣给电视台一条活路,互联网上一直没断过。

我们可以帮他们做定制,37或55开。我们去帮它张罗演员和拍摄,相当于广告媒介公司。可以做,挣点小钱。电视剧业务的弹性没多大,未来都是IP运营公司,核心诉求是不一样的。

Q21:艺人经纪业务如何安排?

没做什么安排,每年都在挖新人,希望每年至少出1-2个新人。去年虞书欣稍快一点,张雨剑稍慢一点,但也出来了,今年力捧的叫李佳洁。

艺人定位为生产资料。去年的艺人比前年多,而且火。但去年艺人的收入下降,核心原因在于艺人接的公司内部戏占比大幅上升。

Q22:定增的情况如何?

现在股价太低了。我们要把发行规模缩小,原来22亿可能会缩到不到10亿。发意向函的机构投资人超过15亿,超过了定增额度。我们希望股价涨一涨,1-2个月内解决。转融通明确写了做打新股的底仓,去年打新股的收益率在14%左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