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晚上,广州市番禺区融媒体中心大咖云集,星光熠熠,年番禺春节联欢晚会在这里精彩上演,逾万海内外番禺乡亲通过直播同步观看。
年12月底,第四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及示范标兵公布,番禺区融媒体中心成为全省唯一获得标兵称号的单位。
一个月前,第八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在厦门举行,番禺区融媒体中心在会上荣获年度优秀融合奖。
一个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何能频频在国家平台上“刷脸”,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榜样?原本默默无闻的传统媒体,传播力为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区内主要权威发布机构?全国各地区县媒体广告业务量断崖式下滑,番禺融媒体中心年全系统营业收入却突破了2.4亿元,效益逆势稳步增长的秘诀在哪里?
近日,南方+记者深入番禺区了解到,作为广州市首个挂牌的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番禺通过转机制、创平台、拓功能不断探索新时代媒体融合的番禺模式,从“相加”真正走向“相融”,从“物理捆绑”转向激发出“化学反应”,融出新高度、合出新境界,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年番禺春节联欢晚会在番禺区融媒体中心精彩上演,逾万海内外番禺乡亲通过直播同步观看。
打造融媒体矩阵
迅速抢占新的舆论场
1月8日上午11时许,在番禺区融媒体中心调度指挥中心的电子屏上,每个记者的实时定位清晰地分布在一张番禺地图上。
“杨璐,你那边现场情况如何?游客多不多?”指挥中心编辑现场视频连线,指导正在番禺一个公园采访的记者杨璐,马上得到了实时回应。
“我们的新闻稿件‘日产量’由原来40条激增至余条,发布速度从17小时缩短为半小时,达到最佳融合的效果。”番禺区融媒体中心主任陈琨介绍,番禺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之后,提出要优化新闻采编流程,做最新最快最全新闻。中心以采编流程的再造融合,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现重要活动、重要新闻事件视频连线、实时播报。优化采编流程,打通从记者、编辑到二审、终审的各个环节,从过去“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局面,大大缩短采编流程。
提高新闻品质的同时,番禺还全新打造融媒体矩阵,畅通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年4月29日,随着新版“掌上番禺”APP上线,标志着以“掌上番禺”为核心,涵盖“番禺日报”“番禺台”“广州番禺发布”、番禺政府网、镇街融媒体号等多个政务新媒体平台号,番禺区融媒体矩阵正式建成运行。融媒体矩阵超过万的粉丝量、《番禺日报》5万份的日发行量,以及遍布城乡的多个公共阅报栏、频率覆盖全珠三角的番禺电台和40万个番禺有线电视终端,构成了独具番禺特色的覆盖全区、辐射周边、传播海内外的全媒体宣传大格局。
番禺融媒通过转机制、创平台、拓功能,使主流媒体牢牢占据意识形态主阵地和新闻传播制高点。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截至年12月,番禺融媒各类载体端口累计发布抗疫稿件2.7万余篇,阅读量达2.9亿人次,其中阅读量达到10万+的推文18篇、万+的推文3篇。
随着新闻品质的提升,传播渠道的畅通,番禺融媒的传播力吸引了职能部门、镇街,甚至自媒体号、广告公司主动争相寻求合作,从原本默默无闻的媒体一跃成为区内主要权威发布机构。
番禺融媒中心成立后,新闻稿件“日产量”由原来40条激增至余条。
加速“破圈”发展
引领媒体发展新业态
年10月30日,年广州国际美食节主体活动在番禺区祈福缤纷世界正式启动。为期10天的主体活动吸引了约万人次入场,消费总额超1.5亿元。美食节前期近1个月的“广州滋味榜”打榜促销活动,更是吸引0多家餐饮商家,直接拉动餐饮消费超10亿元。
年广州国际美食节主体活动。吸引了约万人次入场,消费总额超1.5亿元。
年4月23日,疫情高峰刚过去,番禺区区长陈德俊化身网红主播“俊哥”,亮相网络直播间,强力为番禺区制造的汽车、服装带货。这场直播卖出辆汽车,吸引了多万人次在线观看,大大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和市民消费信心。
不为大众所知的是,这两场影响深远、意义非凡的活动,其主要的承办方,正是番禺区融媒体中心。
番禺在广州市率先开展“区长带货”直播活动,有力提振社会信心,有效助推全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年,番禺融媒承办了全国第34届荷花节、第八届全国市县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推优展播、番禺区广场舞大赛、广东音乐粤曲大赛等各级大型活动,有效提升中心的综合竞争力;连续举办四届“我爱诗词——番禺区中小学生诗词大会”,通过在线传播和点赞投票,答题量突破多万题,累计投票多万,成为全媒体运作的成功范例;连续三年举办番禺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化传承活动,逾万海内外番禺乡亲通过各大网络直播平台观看了年番禺春晚直播,充分展示岭南古邑、粤韵番禺的独特历史文化和番禺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全民直播时代来临,番禺区融媒体中心还加快推进番禺直播基地建设,以番禺区“网络四九墟”“区长带货”等品牌项目为基础,打造区县级直播基地标杆,推广本土产品,服务本土企业,助力本土直播经济。
陈琨介绍,番禺融媒通过争取承办区域内重大商业、节庆活动,中心品牌项目、商务活动的全媒体运营和提升不断得到强化。
目前,番禺区融媒体中心正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番禺报业广场地块为基础,规划打造番禺首个“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影视策划后期制作、影视中心剧院、影视文化旅游宣传、文化创客集聚空间、影视教育培训中心五大功能齐聚的产业园区,推动番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以万博商圈核心地打造番禺区电商直播基地,整合辖区内优质直播企业、电商平台资源,注重培养本土网红,推广本土产品,服务本土企业,打造区县级直播经济标杆;探索影视制作和4k节目摄制,目前中心拍摄制作的4K高清纪录片《记忆番禺》已获多家发行机构发行。
体制机制创新
“鲶鱼”效应激发队伍创业活力
“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上级领导或者同行机构过来调研参观,有时候一天甚至要接待要几批。”陈琨介绍,番禺融媒体中心改革以来,已有国家和省市相关单位领导以及同行共99批、人次前来调研参观。
一个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何能频频在国家平台上“刷脸”,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榜样?番禺区委、区政府高位统筹精心谋划,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成为其中的关键。
番禺融媒连续举办四届“我爱诗词——番禺区中小学生诗词大会”,成为全媒体运作的成功范例。
“我们将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纳入‘一把手’工程,组建了由区委书记何汝诚任组长、区长陈德俊任副组长的融媒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建5个融媒体中心建设专项小组,全力解决发展定位、机构设置、人事调整、财政投入等问题,确保媒体融合工作顺利推进。”番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覃海深介绍说。
在县区融媒体中心筹建过程当中,“编制”是躲不过去的“一道坎”。在编人员和编外人员如何考核?如何通过激励提高在职在编人员的干事积极性?这些都是融合过程当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番禺打破身份界限统一考核标准。原保留一类事业编制的人员把身份锁进抽屉,在职期间统一按照二类事业单位人员标准进行拨付和考核;在职在编人员和编外人员统一考核标准。
陈琨介绍,番禺融媒在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上,创造性增加在职在编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最高可达到原标准%,超过同级别在职在编人员的年收入总额;实现同工同酬,非编人员绩效奖励与在职在编人员持平。
番禺区融媒体调度指挥中心。
统一考核标准、奖励性绩效……新的考核机制犹如“鲶鱼”激活了整个队伍。番禺区融媒体中心还引入量化绩效导向考评机制。“根据各个岗位实际情况制订工作目标和考评标准,以绩效为导向,扭转‘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状态,实现奖勤罚懒的考核目标。年员工收入继续增长,平均增长17.8%。”陈琨介绍说。
考核机制改了,用人机制也要应时而变。番禺区建立激励竞争用人机制。树立了选人用人新风尚,率先建立项目总监制,以工作业绩为统一考核标准。将新媒体稿件数量、质量、点击量、阅读量等纳入采编人员考核内容和奖励标准,以制度促采编队伍由传统媒体人更快向新时代全媒体人转变。
新的用人机制强调激励与压力并存,业绩与待遇匹配,身份可上可下,有效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工作积极性。年度在全国各地有线电视用户普遍流失、广告业务量断崖式下滑的形势下,番禺融媒体中心众志成城、上下一心,整体营收逆势稳步增长。年中心上缴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万元,超过年全年上缴万元近16.8%,全系统营业收入达到预测2.43亿元,比年度的2.28亿元增长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