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年7月,旗下拥有方特主题公园以及《熊出没》系列IP的华强方特公司递交上市招股书,拟登陆A股创业板。同时,头部影视内容制作企业华谊兄弟投资总额最高的电影小镇——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已于年9月开园。由此可见,影视综内容和线下实景业态的融合从未停止且不断深化。伴随着内容渠道端流量红利消失,影视综内容直接带来的商业变现水平或存在天花板,同时受到近两年行业环境的影响,这种商业变现波动性更强。而上述内容形态与实景业态的持续融合则丰富了商业模式,如何在现有商业模式下提升盈利水平、缩短回报周期,对于影视综实景产业的长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盘点影视综实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业态
根据户外/室内属性、轻重资产模式、以及重度游玩/轻度休闲目的,影视综实景产业大致分为影视城、主题公园、主题小镇、室内游乐场、商场体验店几类。可以看出,每一种实景业态可对应多种影视综内容IP源,同时每一种影视综内容IP源也可衍生多个实景业态。内容形态与实景业态存在的多对多的关系更加体现了二者之间的深入融合,这种融合亦加速影视综实景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
进入影视综实景产业的玩家众多,1)从企业规模来看,进入影视综实景产业的企业既有华谊兄弟、奥飞娱乐这样的上市企业,也有筑梦文化、万娱引力等处于PE/VC轮次的公司。2)从企业性质来看,既有迪士尼等外资企业,也有象山影视城开发有限公司等政府主导的企业。3)从产业链角色来看,华谊兄弟、迪士尼等内容公司自身储备丰富的IP,同时兼顾IP版权方与运营方,而筑梦文化等企业则通过获取授权的方式直接承担运营方的角色。
影视综实景业态的受众人群除普通游客之外,受明星效应影响明星粉丝、影迷、剧迷等也成为重要群体,同时特定场景下二次元爱好者、古风爱好者等圈层文化受众也会成为典型消费群体。后两类出于“荷尔蒙经济“,付费意愿及单用户产生的贡献价值往往更高。侧重TOC商业模式的影视综实景业态更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而同时为B端服务的影视城则出于占地面积过大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或一二线城市偏远郊区。不同的影视综实景业态侧重不同的商业模式。
起底影视综实景产业商业模式
如果将上述5种典型业态进一步整合为三大类,艾瑞进一步将其各类的主要成本项及主要收入项进行梳理,可以得出影视综实景产业的收入构成都主要为B端和C端收入,且商业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重资产影视综实景业态投入巨大,基本在收入量级的十倍甚至百倍,投资回报期长;2)而轻资产实景业态回报则更依赖短期内(布展期)客流量反馈,具有较高不确定性。
进一步观察,虽然面临以上相同的产业属性,各运营方却呈现出不同的盈利能力。以绝对重资产模式的影视城为例,全国上千家影视基地中盈利比例仅5%,15%的影视基地勉强达到盈亏平衡,而剩下约80%的影视基地则处于亏损状态。即使在同一运营主体下,不同地区的项目盈利水平也千差万别。例如根据华强方特披露的招股书数据,在20个地方运营项目中,有9个实现盈利。其中宁波方特运营公司年实现净利润余万元,而厦门方特运营公司却亏损上亿元。所以尽管产业属性一定程度上对商业变现效率有所限制,但仍有运营方通过采取某些举措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提升了盈利水平同时缩短了回报周期。
与此同时,一些现象亦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