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培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指出,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是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同时职业教育更应以“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导向。新的时代,新的*策,都预示着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资深记者李丹、火星时代教育职业发展总经理于红岩、樊登读书·雨知教育负责人缑玉洁、晨旭评估总经理张伟、职优你UniCareer副总裁王安屹,论坛主持人李丹与四位嘉宾就《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这一话题展开对话。

(主办方供图,央广网发)

主持人: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的编辑、记者李丹,非常荣幸与各位嘉宾在此探讨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随着国家*策的加持,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从过去的“冷板凳”,到现在的热门新赛道,涉及公办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等领域。从入校到入职,上课及上岗已经深入职业教育的理念中,而且有很多的实践。但事实上,从学校到职场,还是不能做到无缝对接,如何打通学校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请晨旭评估的张总,结合第三方评估的客观数据,分析下当前是怎样的情况?

晨旭评估张伟:很高兴参与这次论坛。关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实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且要做到的一个目标。我们往往会把视线集中在院校身上,院校要独自解决上述问题,其实是不太实际的,因为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规模太大,发展速度太快。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的职业院校数量已经达到了将近所,单是“十三五”当中,年就比年增加了15%,在校生将近万,每年为社会输送将近万的毕业生。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当中,一线新增的从业者有将近70%都是来自职业院校。如此大规模的体系,我们国家其实已经建成了,也就是世界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所以单靠院校要完成这一件事,不太实际。如何解决它,需要*府部门、行业、企业和院校一起共同努力投入,办好职业教育。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其中一方面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是同等重要。另外明确下一阶段,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重点仍然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解决了这两个重点问题,就可以实现把“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最后一公里”这个问题前置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最后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要做好这件事,从*府层面,首先要深化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必须持续的进行制度创新,加大投入。年教育部启动了7个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省级试点,以及5个试点城市,省级试点专项,在这一方面有将近30个突破性的*策,为我们构建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另外,到年底,有21个城市申报了我们国家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国家也建成了将近个职教集团,覆盖了90%的高职院校,70%的中职学校,涉及到3万多家企业。

从*府的层面,构建这样的环境需要来进行引导。从院校和企业层面,现在共同去建设一个“大师工作坊”,校内把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同时共建产业学院,二级学院或者是做现代学徒制,学生双身份,企业学校双导师等。我们正在逐步地把企业拉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人才评价相应的体系和标准,那么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最后肯定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这个工作没有办法一蹴而就,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因为规模和体系比较大,正在逐步完善,需要一步步去做好工作。所以还是需要国家社会,院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来做好这件事,解决这个问题,办好职业教育。

主持人:谢谢张总,其实张总刚才的分析偏向公办院校领域,了解到台上四位嘉宾所在民办培训机构领域,那么真正致力于打通最后一公里,也落在他们所代表的企业身上。过去在公办院校老师有这种说法,公办学校教育育人还是最主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一些专业的技能可以由民办的培训机构来补充,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今天我们谈到新机遇、新时期,也看到一些新的情况。比如现在大规模的高职扩招。过去,本来应该是民办机构的招生对象,退伍*人、农民工以及往届的高考毕业生。现在大家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去报考公办院校。另外刚才张总也谈到,国家利好*策频出,特别提出要支持行业企业兴办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中来。比如共建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还有培育1+X组织这些等等,对于民办机构来说,是应该像过去一样和公办院校是互补的关系?还是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主动去融入?我之前了解到于总已经开始先行先试了,火星时代教育已经开始和广西职院联办了产业学院,并且建立之初就是以出版教材开始的,能不能结合您的经验来谈谈看法,谢谢。

火星时代教育于红岩: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教育在经历了招生难这样的“生死关”,以及教学教育改革“质量关”之后,正在不断地向现代化的职业道路发展,正如您所说,学生就业“最后这一公里”的缝其实是越来越小了。未来像“有岗无人的”情况,因为经济结构产生的矛盾可能也会越来越小。职业教育在国家*策的影响下,现在发展的红红火火,无论是公办的职业院校,还是我们私立的职业院校,都感到非常的自豪。

回到刚才这个问题本身,首先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公办院校在扩招之后,仍然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很多公办院校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到职业院校再一次进行打磨。其次是国家鼓励行业企业兴办学校,也就是我们常讲到的产教融合。像火星时代是有双重身份,我们本身有自己的制作公司、影视公司,新模式学校、游戏公司、库模互动、室内设计公司,在我们的课程中就会参与到商务实践当中。比如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参与到三维动画《哪咤》的制作,包括目前在故宫循环播放的故宫冰嬉图的三维复原,还有国庆彩车的设计等等。如果他们在校期间完成这些,走出火星时代后,就可以参与比如《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以及目前正在热播的《古董局中局》的制作。从这个方面来讲,火星时代与其说是主动融合,不如说我们身在其中。

谈到“最后一公里的”份额,目前在像火星时代这样的职业效益率下,“一公里”几乎是不太存在的了,而且我们正在不断地积累教学实力,也使得我们有开发出版教材的能力,很多的高职院校也正在使用火星时代的教材,刚刚主持人讲到,我们跟广西职业学院的联合办学,目前我们第一批学生已经到了实习阶段,他们在实习期间,很多学生的工资就已经拿到了块钱以上,是远远高于广州、广西、南宁它的普通高校的就职薪资水平的。另外我们不仅和广东职业院校,而且跟阿里的蔡崇信的基金会做了很多扶贫的项目。我们对全国21个省市的职业院校的老师赋能,这些老师回到自己的高校中,也可以开展数字艺术类的课程。所以我们不仅仅面对了我们的学生,更面对了全国21个省市的高校的老师进行了培训。

在我看来,现在的火星时代也正在办公职,院校与一个公职院校跟企业的一个桥梁,一方面我们通过与院校的交流切磋,将行业需求翻译给他们,然后再通过课程的打磨,让所有的公职院校也能有这样的课程。另一方面通过跟企业的平衡互动,双方沟通当中,不仅仅是技术的交流。还有一个叫“企业大咖课”,火星时代在校师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跟行业里顶尖的知识人才做“无缝”的交流。比如说我们近期要跟一些影视公司合作,我们带着高职院校的这些师生,用镜头一起走进中国顶尖的艺术,顶尖的影视后期公司。他们虽然可能身处贫困山区,但也能看到中国最顶尖的数字艺术产业到底是怎样的,未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更加的完善,职业教育模式也将得到统一。

未来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去充当一个桥梁的角色。火星时代成立于年,有27年的历史,非常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专注。我们会回归到教育教学与产品融合本身,到那个时候火星时代凭借对CG技术的理解和自身27年以来的沉淀,包括企业资源、教学教法的经验,在助推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相信我们火星时代这样类型的职业教育肯定会势头更猛,脚步更快,谢谢。

主持人:好的谢谢。刚才于总讲的这些可以说是用真正的实践来说明了什么叫做“入校即入职,上课即上岗”。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必须紧紧跟上产业的步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变,尤其是我们今天讨论增速,对于公办或者民办职业院校的增速。大家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