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年成立至今已整整6年,以其代表的影视产业服务“上海模式”,已在全国落地生根甚至开花结果。今年的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影视摄制服务机构首次和刚成立不到一年的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联袂参展,打造上海影视产业服务的双“影”擎。
展台现场受欢迎的两本《指南》背后是周到的“上海服务”
作为上海推行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的“小支点”撬动了上海影视的“大产业”;而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也发展迅速,已经在影视版权平台的搭建上,颇有建树。文博会上,两大机构首次联合向全国立体化展示上海影视产业服务的各个剖面。
每一年的文博会上,《上海影视拍摄指南》都十分受欢迎,无论是行业产业的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的上海市民,都会积极索要领取这本小册子。其中的取景地不仅对剧组是十分重要的实用信息,对市民来说也是一份休闲娱乐的“打卡地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机构的“王牌产品”——取景地,经过不断的深入挖掘,已经从年的75家发展至今已达近家。而今年新冠疫情为影视行业蒙上一层阴影,许多拍摄地也陷入困难境地。摄制服务机构帮这些取景地找到了“打卡地”的属性,通过新媒体向公众的推介,将文化影视、旅游观光、消费经济与“打卡地”串联在一起,并推出《拍摄在上海》的线上专题,让剧组和公众获取更方便,让专业服务与公众消费直接联动,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展台现场截至年11月6日,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共受理*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件次,其中咨询类服务件次,协调类服务件次,项目受理达标率为%。接受咨询服务的单位共家,其中上海单位家,外地单位家;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个,其中上海剧组个,外地剧组个。“看着这些数据,我自己都觉得很神奇,很感慨,怎么会做了那么多的事,一个剧组一个景,都会要反反复复沟通协调好多次的。”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秘书长于志庆说。
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同样立足“服务”这两个字,共推出4类20项版权服务,覆盖整个产业链。从影视版权的价值评估和开发指导、交易撮合和投融资指导、法律保护和技术监测以及人员培训和情报研究四个方面狠抓落实,积极主动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在产业链上努力探索服务的模式,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据介绍,版权中心在今年走访了多家单位,完成了《上半年影视版权观察》报告,并且邀请律师团队、保险团队、融资担保团队专家,召开保险险种开发实务研讨会,与企业共同探讨影视行业金融担保体系建设;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专门召开了影视金融工作会议,帮助企业度过困难时期;在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视节上的论坛上,中心还邀请产业链的上下游专家,商讨如何助力影视企业对接资本,开发版权、保护版权,发展版权产业链,促进影视生态的健康发展。
与《上海影视拍摄指南》并排放置的,是全新印制的《上海影视版权指南》。“这两本书,是我们服务标准的浓缩。”两大机构的工作人员透露,沿用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汇编《上海影视拍摄指南》的成功经验,如今《上海影视版权指南版》,并发放到各工作站,让有影视版权服务需求的影视企业,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版权*策、树立版权意识或者寻求版权帮助。
展台现场辐射长三角,立体化服务体系成范本
“让我们欣慰的是,上海影视产业服务双‘影’擎所代表的工作理念,已经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有了诸多结合当地实际的‘本地版本’。”于志庆十分欣慰于如今两大机构取得的成果。
就在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上,也有来自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有关单位、部门前来参观、取经。
上海“剧组保姆”的名声,在全国各大剧组中打响之后,年,浙江台州市委宣传部就专门率团来上海考察、学习影视产业发展的经验,当时上海方面给予了极高规格的接待,所有相关工作部门“倾囊相授”,其中上海的影视摄制服务也是对方重点学习的内容。这次在文博会交流时,台州方面就再度邀请上海的这两大机构到台州“挂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事实上,长三角的拍摄基地已经开始了合作。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经机构倡议,江浙沪皖主要影视基地联合发布了“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机制”,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进一步宣布成立了“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目前《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指南》已经编辑完成,”于志庆介绍,虽然这份拍摄服务指南的内容如今尚未像上海这样经过多年完善,但“这方面的意识已经在逐步形成。”对于取景地的梳理分类,上海也向长三角的兄弟省市传授了自己的经验,“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红色文化系列、自然风光系列等。”
而在全国范围内,效仿“上海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组建了拍摄服务机构的,已不下15家,西南到成都、重庆,东北到长春、哈尔滨。“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感兴趣的是如何长久做下去,我们就说,关键是人,”于志庆说,“只要有服务意识,掏心掏肺去想着给剧组或者影视企业服务,就能有成效,服务本身没有科技含量。我们的经验就是,少讲不能办,多想怎么办。”
而在影视拍摄服务已成体系化之后,上海又一次走在了前面,开始在版权服务方面积极探索。“版权服务不仅仅是维权,还包括开发、交易等等,”他说,这既是上海影视产业服务内容方面的丰富,也是产业规模发展壮大之后服务的一次升级,“我们期待上海影视产业服务的双‘影’擎,能够继续给全国兄弟省市提供范本。”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